剛結婚的那一年,因為種種不順心,有一陣子我都不是很開心…。


一天,老爺接我下班之後,一上車我就睡著了。迷迷糊糊的搖搖晃晃的過了好一陣子,老爺慢慢的搖搖我,我睜開眼睛就看到車窗外有一點一點的亮光,飛來飛去,哇~是螢火蟲呢!我興奮的跟老爺說:「我好久沒看到螢火蟲了!」

在那之前,我看到螢火蟲好像是很小的時候


kasumi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昨天在找資料的時候,發現有「竹北自行車道」呢!如圖示:



今天原本還是想依照計畫,嘗試枋寮自行車道的,早上出門的時候,想說這時間去新埔的路上車太多,很恐怖!還是往人煙較稀少的方向去吧~就反悔往中正西路騎去。

kasumi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哈!今天天氣很棒喔~大家都要上班,只有我可騎車去玩,我真是幸福啊!我一定要好好珍惜這段美好的時光。


今天肉腳有一點點小小進展喔!首先今天我換檔換得比較順了~


啥米?換檔?那不是一會騎車就應該會的嗎?你是不是想這樣問呢?

kasumi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昨天下雨,肉腳沒出門練習。今天看到天晴,吃過午餐休息一下,就出門玩了。


人貴自知,肉腳我一個人不敢亂亂跑,行動空間不敢脫離竹北市太遠。大致路線如下圖表示,估計距離大該十公里上下:



kasumi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因為個人成長背景的關係,我的周圍圍繞著兩大類的人,他們都是好人,資質差異不大,但目前的經濟狀況卻有著極大的差異。有人三十來歲資產即達數千萬,甚至上億;另一群人則處於沒有資產只有負債的狀況。


我觀察他們之間存在的差異,確認他們符合「有錢想得不一樣」這本書裡面大部分的論調。其中,最明顯的差異在於兩部分,一個在於自我要求與面對金錢的態度。


經濟狀況較佳的一群人,對於自我要求通常不低,在發生錯誤及問題時,通常選擇勇敢面對;他們總是定下確切的目標,按部就班的,一步一步往前進,每每在經過一段時間,事情的發展大多會往他們期望的方向前進。我觀察到他們總是堅持穩定的朝著自己的目標前進。對於金錢,他們的態度非常清楚,他們通常計劃性消費,大多數有記帳的習慣,知道自己的錢花了多少,花在哪裡。

kasumi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文章標題是老爺取的。只要是運動,我都是「肉腳」,這是我從小就知道的。不過我好久沒聽到這名詞了,不知道是不是已經被歸類為「老派」?


先簡單交待一下,我結婚後才學會騎腳踏車的,騎車技巧比一般路上老先生老太太都差,我的原則是這樣的人非逼不得已不應該騎車跑到外面去影響交通的,所以技巧就更難改善了。


上週老爺忽然堅持買輛腳踏車送我當禮物,我猜他應該是想要跟我一起騎車去玩吧!?我挑了KHS F300,就是這一台,漂亮吧?

kasumi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我家老爺一直有運動的習慣,剛結婚那幾年,這位先生維持學生時期的習慣,每天「三點」起床,三點到上班前這段時間,他的基本活動是跑 四公里 ,兩百下伏地挺身,還有仰臥起坐等運動,再加上看兩小時書或是paper。這樣的生活習慣,維持了十年,之後工作越來越忙,無法在像以前一般早睡,慢慢的也無法半夜起床,雖然他還是早起,但時間都留給看書和看paper,把所有的運動需求都留在週末。


說到週末的運動,就不能遺漏他所熱愛的登山運動了,剛開始他會拖著我一起去,但是斜率不夠的路,老爺是看不上眼的,我常說他偏愛那種路長在眼前的山(是低!你不用低頭就看得到你眼前的路~),這點我真的很無奈!剛好公司又要求得登玉山,我只好硬著頭皮去,每一次我都是四肢並用,上去的,加上我有很嚴重的懼高症,若遇到那種懸崖,我都是在極度害怕,腳軟的狀況下,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才過得去。


登完玉山之後,我確定我跟他們應該沒什麼緣份,所以有一段時間演變成,老爺揹著 三十公斤 的背包,陪我爬飛鳳山,但這樣的行為對他的脊椎並不好,所以我非常不贊成他揹東西,加上他覺得飛鳳山實在沒有意思,在溝通之後,所以他開始一個人去爬山。

kasumi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早上,我騎腳踏車出去玩兒,從竹北騎到新埔,在小巷子穿梭,之後又晃到運動場那兒,再運動場繞繞之後,再由福興東路那兒穿過函洞,本想再繞繞之後回家的,忽然看到腳底按摩30分鐘300元,我超愛腳底按摩的,就把車停好,進去試試了。


遇到個女師父,本來擔心技術不佳,後來確定擔心是多餘了。按著按著,女師父開始緩緩的訴說著他的故事。她今年四十五歲,三十歲那年被先生拋棄(不是離婚,是拋棄~),之後因為得獨立撫養兩個小孩,因為收入不錯且穩定,而選擇學推拿跟腳底按摩。


好不容易把小孩拉拔大,各自婚嫁,但又都離婚了,各自帶著小孩和債務回來投靠媽媽。本來以為小孩大了壓力沒那麼大了,沒想到兒女養大,跟著得養孫子女。

kasumi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下文轉貼自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MAIN_ID=253&f_SUB_ID=232&f_ART_ID=189527


研究機構職員蔡海茲從2003年開始,每年拿出30萬元存款,固定投資3檔高配息股,無論台股看漲、或看跌,一定買進,6年下來,3檔股票含配息、配股、再加股價增值,合計市值已達303萬6,000元,平均年報酬率達16%。


2009/04/14   文/劉 萍

kasumi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那天我跟朋友吃飯的時候,朋友提起某理專推薦他買某債劵商品,說是利息不錯,我一聽馬上跟朋友說NO,目前是低利率時代,債劵價格應該相對高,極有可能賺了利息,賠本金,所以之後朋友就把理專提供的資料直接給我。


我看了目前殖利率是3.5%~4%,兩年後到期,債劵的殖利率與目前定存利差不小,這可能表示銀行的信用風險相對高,所以就跟朋友說明之後,請朋友自行判斷。


理專跟朋友提的時候,完全採用避重就輕的方式,甚至連殖利率都沒提到,跟我說明時,也沒提到可能的信用風險,這商品也許可能賺錢,但是為了幾%的利息,而承受100%的風險,後來朋友也覺得算了,雷曼兄弟的教訓得謹記在心。

kasumi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