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決定離職時,我的好朋友送我這本書;在收到這本書之前,我也看過一些關於財報的書,但是我還是覺得,這本書可以說是帶我進入了解財報世界的一本入門書....


最近覺得自己好像還是念得不夠,再拿出來看一次,覺得真是應該推薦給大家。


操盤人教你看財務報表http://findbook.tw/book/9789867283023/basic

kasumi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巴菲特曾經推崇地說『「我的血管裏85%流著葛拉漢的血,15%流著費雪的血。』巴菲特融合了兩者的理念與邏輯,為他自己及波克夏公司投資人創造了可觀的財富,也造就了現代投資市場的投資典範。


據說,在知道費雪的理論之前,巴菲特都跟葛拉漢一樣,由財務報表的數字來評估一家公司的好壞,但他看了費雪寫的『非常潛力股』,開始對費雪的理論感到興趣,之後更因為如此,他的投資條件就加入了一些無法以數據量化的因素,例如:經營者的素質和管理能力,該企業的競爭力和發展前景......等。


所以,應該認識一下影響巴菲特這麼深遠的兩位投資界的大師:

kasumi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kasumi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在「看見價值-巴菲特一直奉行的財富與人生哲學」裡面看到這樣的一句話:


『我有個朋友花了二十年的時間尋找心目中的完美女人,可惜的是,當他終於找到的時候,竟發現她也在尋覓完美的男人。』


這種狀況,在人生的道路上,常常發生,每個人都想要找到心理的那個完美的另一半;但是,我們是否也應該確定自己是不是別人眼中的『極品』?

kasumi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MART方法的雛形是Peter Drucker,在他1954年出版的著作『The Practice of Management(管理實踐)』一書中提出,屬於目標管理的一部分,也廣泛的用在專案管理上。目前訪間有各種SMART五個英文字組合的版本,不過含意都大同小異,我選了以下組合來做說明SMART方法:


Specific具體的


Measurable可衡量性

kasumi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什麼是目標管理


目標管理的概念是管理專家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1954年在《管理踐》中最先提出的。杜拉克認為,並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標,而是有了目標才能確定每個人的工作。所以企業的使命和任務,必須轉化為目標,因此管理者應該通過目標對下級進行管理,當組織最高層管理者確定了組織目標後,必須對其進行有效分解,轉變成各個部門以及各個人的子目標,管理者根據子目標的完成情況對下級進行考核、評價和獎懲。所謂目標管理需由組織中的上下級一起協商,根據組織的使命確定一定時期內組織的總目標,由此決定上、下級的責任及個別目標,並把這些目標作為組織經營、評估和獎勵每個單位和個人貢獻的標準。


目標管理主要意義與傳統管理方式相比有鮮明的特點,可概括為:

kasumi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高鐵因應時間不一樣,有著不同的優惠方式,再加上自由座的選擇,似乎很複雜......其實也不難記,就是越少人坐的時間,越便宜啦~想要知道更多,可以參考以下:


李怡志先生的 圖解高鐵藍橘双色優惠時刻表


利用高鐵通車族,建議可以看看高鐵藍橘優惠,上班族其實變貴

kasumi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看,這些區域都是當今地球上經濟前景最棒的市場,而且,每一檔基金都是我用四四三三法則辛苦篩選出來的優質基金。」躊躇猶豫了好一陣子,俞詩維這回終於下定決心,一口氣,單筆投資了六檔基金。時間是七月下旬。
電腦螢幕顯示出他的投資明細,果然,無論是台股、拉丁美洲、韓國、東協等地,都被視為最具成長力道的市場,而他所投資的標的,也的確是在各區域分類當中表現相對良好的基金。接下來,俞詩維的右手食指往螢幕右方緩緩移動,在盡頭處,滑鼠指標遇到了這樣一串殘酷數字:短短二十天內,總體基金淨值已經慘跌兩成以上。
問題出在哪裡?時不我與,剛好買在次級房貸股災前的最後高點,這當然是問題之一,但俞詩維卻有更深刻的體認:「後來我才發現,原來,我的錢全都集中壓在新興市場。」他自我反省,當時會在高點進場,是因為聽到太多身邊朋友賺錢的故事,忍不住的結果,不但買在高點,「而且有點腦充血的現象,一心只想要短期獲利,所以眼裡只看到最會賺錢的新興市場,完全忘了風險。」

kasumi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假若你真的討厭你的工作,你可能會希望找到自己喜歡的職業,可是這樣的期望通常很不務實,比較好的建議是學習愛上你所從事的工作。而讓自己喜歡某種事情,最好的方式就是『精通它,並從中得到成就』。每個人都需要成就感,這代表自己對別人有幫助,大家需要別人感激他們,報酬是衡量感激程度可靠的方法。


工作不是因為你需要工作成果,而是因為工作本身具有造福別人的意義與價值,所以我們不該把退休當人生目標。持續從事自己的事業,可以肯定自己的所作所為,至少對另外一個人具有意義與價值,退休的人沒有可靠的指標,證明自己對別人有用。


享受工作,讓自己變得更成熟,能夠處理逆境,相信自己可以持續創造有用、有價值的東西。

kasumi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時候,每個人都會有沈重的經濟壓力,很自然地討厭比較沒有這種壓力的人,你可能會發展出一種心態,只注意自己和自己的需要,不在意他人。人很容易淪落,別人也會很容易就看出來,這樣會讓自己變得比較不受歡迎,你必須採取行動,才能避免陷入精神上陳淪至以自我為中心的困境,要克服這種危險的傾向,捐錢是最有力的行動,會讓別人希望與你互動。


人類天性喜歡施予,從施予中得到滿足遠超過奪取,定期進行慈善捐贈工作,這樣不論是實際上,或是給人的觀感,都會變得比較重要;你會覺得自己變得重要、仁慈、心胸開闊,而不是絕望、卑屈而無足輕重的人。捐錢不只是行善,也會增加財富,捐贈像投資一樣,不求回報。確保自己是施予者而非佔有者,當生命動機是創造成就,你會生活得更有耐心,熱情增加。


請記住,捐贈像投資一樣,可能會讓你得到更多的回報,但卻不會有保證一定會有回報,把金錢和精力投資在自己的事業上,也是同樣的情況;你可能會得到極大的報酬,也可能全部拿不回來,不過我們還是必須這樣做,為未來做準備。

kasumi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