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看新聞,提到「超額儲蓄率」,老實說個人聽完主播的解釋之後,還是在不知所云的狀況下,所以再上網查詢。會提到這名詞主要來自主計處公布的統計數字,新聞如下:
去年超額儲蓄1.5兆,創新高
2010/2/28 工商時報
行政院主計處甫完成的統計指出,在去年民間投資劇減下,閒置而未運用的「超額儲蓄」創下史上新高,超額儲蓄率11.5%,也創下民國77年以來最高,隨著今年民間投資回升,超額儲蓄率將回降至10%以下。
主計處這份國民所得統計指出,去年台灣的國民儲蓄毛額達3.6兆元,占GNP比率28.1%(儲蓄率),儲蓄率雖是近4年最低,但由於國內投資毛額更低,使得閒置資金,也就是超額儲蓄(儲蓄減投資)升至1.5兆元的歷年新高水準。中研院院士胡勝正表示,去年受到金融海嘯影響,不論政府再怎麼降息也難以帶動民間投資,因此才使得超額儲蓄快速升高,顯然影響台灣民間投資的關鍵不在利率,而在出口。去年「超額儲蓄率」升至11.5%的近22年新高,代表國內閒置的資金過多,主計處預估,隨著今年民間投資回升,今年的超額儲蓄可以略降至1.3兆元,超額儲蓄率回降至9.6%。
胡勝正認為今年隨著出口好轉,民間投資是相當樂觀的,因此超額儲蓄回降是正常的現象。胡勝正雖對今年經濟持樂觀的看法,但是他仍強調:「導致金融海嘯的國際熱錢如今依然亂躥,一有風吹草動就大舉炒作石油、房市及股市,這說明當前全球經濟風險仍高,應密切注意。」
全球熱錢何以這麼多?胡勝正說,有兩個原因,一是美國聯準會長期以來低利政策所引發出來的,一是新興國家超額儲蓄所創造出來的,「超額儲蓄」太多顯然不是好事。胡勝正表示,最理想的情況應是「超額儲蓄」為零,這才表示資金獲得最有效的運用。(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記者于國欽/台北報導)
什麼叫做『超額儲蓄』?說真的,我也不是非常清楚,於是請出Google大師幫忙,查到一則新聞,解釋得比較清楚喔~
超額儲蓄 資金閒置指標
2007/8/27 工商時報 于國欽
超額儲蓄、儲蓄,看起來都有儲蓄兩個字,但是兩者的意義差別很大。一國一年所創造的GNP(國民生產毛額),不是被拿來消費,便是被拿來儲蓄,這裡的儲蓄是廣義說法,在銀行存款、買股票及置產皆可謂之儲蓄。
換言之,在GNP固定不變下,消費與儲蓄是互為消長的,消費愈多則儲蓄愈少,消費愈少則儲蓄愈多。為瞭解消費與儲蓄的消長,通常會將儲蓄除以GNP,稱之儲蓄率,觀察儲蓄率的升降,便可以了解國內消費動能的變化,台灣這些年儲蓄率升高,即反映民間消費不足的現象。
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希望GNP全數被消費掉,因為如此,下一期投資所需資金便無著落,否則便要向國外舉借,因此適度的儲蓄是需要的,而儲蓄以能供應投資所需的資金為原則。換言之,若有二兆元的儲蓄,最好也同時存在二兆元的投資需求,以使資金被充份利用,否則若出現二兆元儲蓄,而只有一兆元的投資需求,便會使總體經濟出現一兆元的游資,資金閒置便會進出股、匯、房地產市場興風作浪,對總體經濟自非好事。
要如何觀察游資是否過多呢?可用儲蓄減投資,這一減所得到餘額即稱為「超額儲蓄」,原則上超額儲蓄或許無需年年為零,但是一個循環五年或七年間應該使其為零,這才顯示資金被充份引導至實質投資,對總體經濟才有益。台灣今年超額儲蓄突破一兆,顯示閒置資金太多,投資動能不足。
把超額儲蓄除GNP即為超額儲蓄率,可做為觀察一國資金閒置程度的參考指標。
整理如下:
在銀行存款、買股票及置產皆可謂之儲蓄。儲蓄率=(儲蓄/GNP)*100%。
超額儲蓄=儲蓄-投資。超額儲蓄率=(儲蓄-投資)/GNP*100%。
我想這裡的「投資」應該是指經濟學上的投資,就是指將資源用以生產、修造鐵路、工廠等等的用途。
若有任何錯誤,還請大家多多指正喔!!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