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電影《美麗境界》裡有一段很動人,劇中的物理學者約翰‧奈許長年為妄想症所苦,直到晚年終於獲得諾貝爾獎提名,於是瑞典主辦單位派人去詢問他的精神狀況,他並沒有因為希望獲獎而隱瞞病情,而是坦白告知對方他的實際病況,他說:「我還是會看到那些幻影,只不過我選擇去忽視他們。」
這部片子的原文片名是《美麗心靈》(ABeautifulMind),我想這種既理性又感性的態度,正代表著最美麗、最健康的人類心靈。
記得電影《美麗境界》裡有一段很動人,劇中的物理學者約翰‧奈許長年為妄想症所苦,直到晚年終於獲得諾貝爾獎提名,於是瑞典主辦單位派人去詢問他的精神狀況,他並沒有因為希望獲獎而隱瞞病情,而是坦白告知對方他的實際病況,他說:「我還是會看到那些幻影,只不過我選擇去忽視他們。」
這部片子的原文片名是《美麗心靈》(ABeautifulMind),我想這種既理性又感性的態度,正代表著最美麗、最健康的人類心靈。
最近遇到一些人事物,一連串的事件讓我很反感,今天我又跟老公抱怨了一些事,當我敘述到一半的時候,老公淡淡的說了:「你的情緒已經被影響了」。
當頭棒喝。這比那些討厭的人與事情更重要,我的冷靜讓我停了下來,是的,我已經被影響了。
事情很嚴重嗎?沒有。無法處理嗎?沒有。就只是單純的討厭而已。然後,我的「情緒按鈕」居然被按下了。
Kasumi 也覺得亞洲學生相對歐美學生的確比較不喜歡發問,但是也同意有些朋友問的問題太不高明,的確會造成別人的困擾。
可以試試,課前預習,多思考之後再發問,可以加速學習,也不致於太丟臉;另外,雖然Kasumi自己也做不太到,但是還是覺得若是丟點臉可以讓學習效率變高,那小小丟臉也還好吧!
Kasumi有個同學,大一時因為脊髓發炎,當時未能及時被診斷出來,延誤了治療的黃金期,演變成下半身行動不便,雙腳必須有支撐,加上雙手拐杖的安排,始能行動。
在同學生病之前,我們其實沒那麼熟,但是在他生病休學那年,我們一直有聯絡,所以當他再次回到學校之後,我們很自然變成好朋友,有一天,他心情很好,剛好遇到我,就很開心的跟我打招呼,我問他有什麼開心的事,他說:「我今天自己去打便當喔~」我說:「是嘛!然後呢?」他回答我沒有然後了。
我楞了一下,忽然懂了。因為他的雙手都要柱著拐杖,沒辦法像我們這樣一隻手拿飯盒,一邊拿飯盒一邊讓餐廳打菜,然後往前移動;當他可以自己完成這整個過程,表示他可以用兩隻腳,一隻手穩穩站著,而且做一點點移動,這對當時的他而言,是很大的進步。
我看著那聰慧可人但還處於愛玩年紀的外甥女FB上的照片分享,下面有些回應讓我看了覺得自己像長輩了,時時提醒自己去思考我們雙方「代溝」的存在,但還是偶而會忍不住提醒她「謹言慎行」,以及開玩笑也得適可而止,必須多考慮別人感受。
可能是緣份特別深吧!?她會比其他外甥姪子(女)更走進我的生活裡,會認識很多我的好朋友,有一天她終於問我了:「阿姨,為什麼你的朋友為什麼都可以那麼優秀,人又好呢?」
我跟她說:「若是你想跟哪些人做朋友,那就先讓自己變成那種人,因為『物以類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