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以下文章轉貼自追夢的一百種方式

去年因為採訪王建民,來到了一個叫德罕(Durham)的城市,這裡是光芒隊3A2的根據地,有一個當地記者跑來聊天,他問我,台灣還有那些有潛力的球員在小聯盟,我念了一遍給他聽。對台灣人的名字,他聽得一知半解,唯獨提到林哲瑄時,他向我猛點頭。

「我記得LIN來這裡比賽時,有一次球打到中外野牆邊,他接殺以後,直接把球傳到本壘,球沒有落地。」老外記者想起這件事,還是由衷讚嘆,「那種臂力太令人難忘了。」

臂力沒有讓林哲瑄站穩大聯盟,但卻開啟了他另一扇窗:當投手。

今年在亞歷桑納遊騎兵的春訓基地見到林哲瑄,強悍的臂力依舊,只是站在投手丘上的身影,卻怎麼都很難讓我聯結到過去中外野的那個雷射肩,林哲瑄選擇從零開始,跟自己熟悉十幾年的事物說再見,面對一個不知道會不會有結果的未來。

採訪結束,他指著遊騎兵有六個完整球場的訓練場地,嘆了一口氣。

「你看看這裡,來過這種環境,只要還有機會,其實不會有人想要回去。」林哲瑄說,「回去自己的家鄉打球,講中文、吃台灣食物,一定很開心,但那不是我現在想要的。」

忘記遼闊外野的強勁風速,感受投手丘上紅土的粗糙,是他用來追夢的方式。

過去跟他一起在紅襪打拚的蔣智賢,從東岸打到西岸,繞了美國一圈,一晃眼九年過去,卻始終未能體驗大聯盟的滋味,今年他選擇來到金鶯,重回他當年在紅襪2A演出大爆發時的東岸,期待當年的景象再重演一次。

跟林哲瑄比起來,蔣智賢話少、內向,也讓他的英文與人互動溝通的能力差了一點,他笑笑說:「其實有時候我很羨慕哲瑄,如果我有他的個性,再給我五年,也許我會變得不一樣。」

平常在球隊裡話不多的蔣智賢,常把壓力堆積在心裡,他也感覺到,這麼多年來,自己背負太多東西在身上,很多時候壓力一來就揮灑不開,導致成績沒辦法維持在一個水準,他跟林哲瑄像是天平的兩端,其實他羨慕林哲瑄的個性跟守備能力,就像林哲瑄對他的打擊天賦望塵莫及一樣,蔣智賢知道上天是公平的,他沒有辦法再重來那最精華的五年,卻不怕再用一個五年來尋求一絲上大聯盟的機會,這是他追夢的方式。

蔣智賢在三民的學弟林逸翔,是我看過最孤單的旅美球員,球團在入隊之初,承諾過要幫他找翻譯,想不到一找就是兩年,一開始一句英文都不會講、也沒有駕照,活動範圍就是在球隊的飯店附近,晚餐只能在飯店旁的漢堡王解決。

「因為真的不會英文,飯店又很偏僻,我每周有三到四天我都去那買晚餐,買到店員都認識我。」林逸翔說。

聽不懂英文,讓他每天吃一樣的東西不打緊,在球場上他也常常不懂教練的意思,因為想把變速球練好,他自己去找Johan Santana的投球影片,用一格格的分解動作來詳看,自己再慢慢揣摩,兩年下來竟然也進步不少,在語言的隔閡裡自己尋求突破,是他用來追夢的方式。

跟大多數人一樣,我常常害怕改變自己習慣的一切、害怕離開自己熟悉的世界,害怕未來無法預測,害怕走進陌生的疆界,但這些,卻都是這些旅外球員的真實生活,每次在有機會跟他們聊聊之後,我總能又多了些勇氣去改變自己,畢竟他們都如此勇敢面對未知的人生,雖然不知道結果,但過程肯定會很精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asumi01 的頭像
    kasumi01

    Kasumi的學習記錄

    kasumi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