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外工作的朋友因為公司政策的關係,未來工作續約條件沒有之前好而感到不開心,其實聽起來,折扣後條件也不至於差,但是朋友就是有種自己的能力定價被打折的感覺。

Kasumi當然理解這樣的感覺,但是遇到了還是得面對,所以建議讓一切回歸基本,在人力市場上,自己就是商品,就很簡單的回歸到價值與價格的評斷。

首先,先問問有沒有其他一樣好的工作機會,卻願意提供比較高的薪酬?若是有,那可以思考評估是否有高到讓自己願意放掉目前已熟悉的工作環境和夥伴。若是沒有...這樣應該思考,是過去自己被高估?還是未來自己的價值被低估?

假若,還是認為沒有更好的選擇,而且仍然覺得自己被低估...再看看自己老婆小孩,所以也不能太任性。

這也不難辦,一定要轉念,再給雙方一個機會,自己總得拿出實質的證明,然後再看看嘍~

其實,兩邊都有風險,再找一個人來負擔同樣的工作,不是沒風險的;假若自己讓對方不覺得有太高的風險,那有可能自己沒讓對方清楚的了解自己的存在及能力,當然永遠都不要放棄去檢討是否自己高估了自己的能力。

在工作的選擇,一開始Kasumi的條件排序,工作內容以及發展性、雙方合作的空間與信任程度是比較前面的,薪酬不要太低,都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到職後,之後的薪酬就表示對自己工作的肯定程度了,這個就會比較在意一點,不過自己也不願意佔老闆便宜,每半年得自我評估,是一直都會進行的。

什麼叫做每半年得自我評估呢?以前,Kasumi有個習慣,每半年會整理自己的履歷,思考反省多工作了半年,是否具備有多半年的價值?這半年自己的能力多了什麼,那些部分的能力又提升了,還是一點成長都沒有?自己憑什麼要老闆多給自己薪水??

以前有位學姊說過,她覺得Kasumi是有自虐傾向的,喜歡找有挑戰性的工作,會選擇績效導向的公司;有個同事也跟自己分享過,不要嘗試去確認下屬對自己的看法,因為很殘忍也很傷人,可是Kasumi就是覺得自己應該要有勇氣去面對自己做得好與不好,雖然過程可能不有趣,可是卻有建設性...說到這,假若這叫做「自虐」,好吧!那我承認,的確有自虐傾向...

講得落落長,其實重點是,不要以為每個人都會自動的了解自己的能力與程度,有是不正常,正常的狀況是需要自己去努力證明與表現;假若自己嘗試用各種方式努力證明,但對方就是看不到,那可以思考評估換個對象證明;假若沒辦法換,也沒人願意給自己機會證明,那最好回頭反省是不是自我評估有誤,因為這樣的認知差異會讓自己很痛苦那,縮短認知差異是比較好的,其實Kasumi非常高頻率的常常提醒自己,問自己「該不會是自己過度自我感覺良好了吧?????」「真的沒有努力的空間了嘛?」「這是我的極限了嘛?」後面兩個問題的答案,常常是覺得自己其實沒有100%盡力,也還有努力的空間。

怎麼說呢?還是覺得浪費時間去抱怨環境對自己的不公平,還不如問問自己是否真的很努力?向上想兩層(就是老闆的老闆),嘗試去理解和了解這兩層老闆的要求和想法,嘗試把對自我的要求提高得比老闆的要求更高,最好在老闆還沒有想到就先有了備案和準備,就Kasumi過去的經驗,都還滿好的,就算沒預想的好,努力過後也絕對不會完全沒有收穫的,提供給大家參考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asumi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