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原本僅僅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與求知慾,買了「第三思潮-馬斯洛心理學」,閱讀之後,查過相關網路資料,對於馬斯洛這個人以及他所提出的學說,有了進一不的認識。關於這樣一個天才型的猶太人(有資料說他的智商是194),以正面、樂觀和誠實的角度來看待人的心理,個人深表認同,尤其是在人的潛力與發展這部份。


馬斯洛博士相信人類具有大量尚未加以利用的潛力,因為大多數人都具有一種自我實現的需要和傾向,只有極少的人達到自我實現的部分原因可能在於人們對其潛力的無知,以及不理解自我實現會帶來什麼好處。


馬斯洛認為:「從人的天性可以看出,人類總是不斷的尋求一個更加充實的自我,追求更加完美得自我實現。從自然科學意義上說,這與一粒橡樹種子迫切的希望長成橡樹是相同的。」


當人在最能發揮作用、感到堅強、自信、能完全支配自己的時刻,會比平時更有決斷力、更堅強、更專心致志,更能經受得住別人的反對,對自己更有把握,對旁人而言,這個人看上去會比平時更可靠、更可倚仗及信賴。在這個狀態,馬斯洛將其定義為「顛峰時刻」,這狀態是絕大多數人都會有,而且常發生。這種美好的經驗,會讓人感到幸福,引發想要付出與回饋更多的慾望。


就好像我們無法得知一個嬰兒最後會長到多高,我們也無從得知我們得潛力可以發揮到什麼程度。因而他鼓勵人們訂立一個不知天高地厚、崇高的目標,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即使我們發生不確定與軟弱的,也應該堅持而奮鬥下去。



馬斯洛告誡我們,不可以對人的潛力懷有不切實際的看法,因為人的本質還有倒退、害怕發展、不能自我實現的趨勢。



針對這些未能達到發展的人,他歸納了幾個原因及理由:


1、人類往發展的本能是較弱的,因此壞習慣、貧乏的文化環境、能力的缺乏,錯誤的教育都會使這種發展趨勢受阻。


2、對本能傳統的懼怕。佛洛依德跟基督教神學家都強調人類本能邪惡的一面,因此總是強調克制、抵抗本能,而非鼓勵本能。


3、尋求安全需要的消極影響。人可以做出選擇,回頭是安全,前進則會發展;人必須一而再,再而 三克 服恐懼,選擇發展。


4、懷疑和害怕自己的能力。對於不斷的向自己提出挑戰是需要勇氣的。當一個人進入一個新的、更好的環境時,不免會產生一種無能的,不自在的感覺,有些人永遠克服不了這樣的感覺。


5、文化背景的影響。例如當人們強化了男子氣概的定義,同情、善良、溫柔等特質,可能會因為被認為非男子氣概的標誌,而受到約束而得不到發展。


6、慣性的影響。有些習慣可以幫助我們全神貫注於某項活動,但是當需要去應付不斷波動和變化的事物時,習慣會變成阻礙,這時候墨守成規就會限制了個人的發展。


7、惰性,也就是齊普夫博士所謂的「最少努力原則」。這是後來他依據自己的觀察及齊普夫博士的研究成果所提出的補充。


知道未能發展的原因,等於知道如何達到心理發展的方式。馬斯洛認為發展需要付出一定的痛苦和悲哀,經歷這樣的痛苦是有益的體驗。這部份個人非常非常的認同。


在努力的過程中,無法避免的需要有一定的自我約束及自我控制,這來自於自己的規定,但是當發展到一段時間後,自然而然的對控制的需要會慢慢降低,此時行為將會變得更自然。相較於大多數的宗教和道德哲學所說的控制力和約束力,馬斯洛認為不要因為過分強調,而忽視了自我理解和自發性。他認為對健康的主觀感覺,應給予更多的承認和尊敬。




佛洛依德認為過去的經歷會存在在目前的現實中,而馬斯洛認為未來也以理想、希望、責任、任務、計畫、目標、尚未實現的潛力、使命、命運和歸宿等形式存在於一個人的現實之中。


我們應該對未來存有一定的期望,努力激發自己的潛能,在發展的過程中,以正面積極的角度去調整自己的心理,理解自己可能發生什麼樣的好事,相信未來將會"心想事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asumi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