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網友 阿榮該小姐在我分享的那篇「趨吉避凶的方式」留言:

趨吉避凶兩條路,很有道理。

讀好書,這個很明白。關鍵是好書的選擇。

積德,這就不清楚了。許多人有不正確的信念,用不好的或錯誤的方式來積德。

例如:買動物來放生,不實際助人卻勤於念經。念經拜佛,其實與積德無關,至多是修身之法。積德需要實際助人的行動。

小小意見補充。

以上是阿榮該小姐的回應留言,原本我是想直接回覆,後來想想,覺得自己儘是簡單好文分享,並未加上自己的想法,似乎也有不足之處,所以決定另寫一篇文章以做回覆。

不管是讀書或是積德,都是好事,但是出發點是好的,不見得可以得到期望中好的結果,原因都在於我們是否加上我們自己的判斷,讓整體的方向朝向正面的?

孔子在《論語‧為政》篇裡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罔”,迷惘。鄭玄注:罔,猶罔罔無知貌。“殆”有兩義:一為危殆,疑不能定。一為疲殆,精神疲怠無所得。當從前解。白話來說就是『 學習如果不加以思考就會產生迷惘,思考如果不能配合學習就會因為懷疑而難以做決定。 』,一言以蔽之,學習和思考是必須相輔相成進行運作。

另外孟子也提到:「盡信書,則不如無書...」,任何書作都來自於人,即使作者盡可能的客觀陳述,以客觀事實為依據,但是免不了會加入個人的見解,即使在怎麼完美的人,都免不了可能產生偏頗或錯誤。加上每個人的生活背景成長歷程都可能有所差異,他人的認知與見解也不見得適用於自己,若是把書裡每一句話都未加消化吸收內化成為自己的想法看法,選擇完全的相信,那有時候真的不如不讀書,這句話又更強調了學習之後思考的重要性。

在今天這個知識爆炸的世界裡,個人把古人所謂的讀書置換成資訊知識的汲取,讓自己不斷的求知學習,然後經由思考消化吸收之後,轉化成自己的思想,再進一步去改變自己的行為舉止,這樣的學習才有意義。之後再隨著自己的不斷學習與思考,累積處事的智慧,事情的利弊好壞的判斷自然會越來越簡單,在不知不覺中,會自然而然由特意理解思考轉變成個人自然的行為準則。

類似的狀況也包含所謂「積德」的這件事,其實當我們每一個人都抱持著良善的心,與人為善,自然不易與他人產生衝突,麻煩的事也相對不易攬上身,也許有些人會說,也有麻煩事自己找上門呀!?個人並不否認這的確是有可能發生的,倒楣的狀況每個人總會發生,但是當麻煩事自己上門的時候,面對的態度,處理的方式都會讓事情的發展與結果產生極大的變化,此時此刻過去經歷經驗,學習思考累積的智慧,就會自然而然的派上用場。

提到「放生」這個「活動」,我個人也不認同特意去買動物來放生,總是會擔心因為有人有了這樣的需求,讓不肖商人因為利益遮眼,而去迫害折騰那些無辜的小生命,也擔心放生的人不見得了解這些生物適合生長活動的環境,將錯把這些小生命放在不適合的環境中,更擔心因為這些人的善心,反而做了破壞環境的事,所以我不會去贊成認同這樣的行為,更不可能參與,而這一連串的擔憂與擔心,都來自於我可能過去學習相關知識,有了思考判斷的能力。

我的認知裡,所謂的「積德」是為了要讓更多的人願意去做良善的事;所以只要我們一顆良善的心,願意去理解和包容他人和自己的差異,是否可以自助助人的判斷會變得越來越容易的,這樣一來,至少自己的週遭的人事物,總會產生正向的循環,當小循環越來越多,就會變成大循環,如此一來,倒楣的事自然會越來越少,這樣不就是很自然而然的就讓自己趨吉避凶了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asumi01 的頭像
    kasumi01

    Kasumi的學習記錄

    kasumi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