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本文轉貼節錄自:肌肉骨架平衡養生館 腳與脊椎的關係

人體是非常精密的、而且每個組成份子都會互相影響的完整結構;

人體由206塊骨頭組成(大人與小孩的數量不同,因為薦椎會在成長過程中,合成一塊,所以小孩的骨頭數量比大人多!)中,雙腳部就佔了52塊之多。而位於人體最下方的這52塊骨頭,還得要承受我們全身的重量。

根據統計,一般人平均每天要步行大約8000步的路。而在步行時,足部承受的壓力,是我們體重的1.2倍,如果是跳躍的話,更要承受高達體重5倍的壓力。也就是說,如果有一個人,他的體重是60公斤,每天走8000步的路,他的雙足一天下來,就得要承受高達576公噸的地面反作用力。一雙小小不到5公斤的腳,卻得要承受這麼大的力量,如果沒有完整的人體工學,這是不可能做得到的。

人類經過演化(當然也可以說是造物者的神奇),我們的足底就產生了一個挑高起來的弧度,這個弧度,我們稱之為足弓。足弓是由足部的骨骼排列和足底的蹠膜及肌腱組成的,它的作用,我們可以把他想像成是我們人體的避震器。



足弓能將能量做轉換;我們行走時,當一隻腳完全接觸地面時,足弓需要變得扁平,肌腱和筋膜也得要展開來吸收體重及行走時的重量;當我們的步態轉換到後腳跟離地時,這些組織會開始收縮集中,而這個能量則會轉換成可將我們身體推動向前的力量。

身體的結構及各部位所受的壓力,是環環相扣、互相影響的。足弓如果不完整,會讓足底的壓力分布失調,除了會比較容易疲勞、疼痛、足跟外翻角度錯誤之外,也會直接影響到走路的方式和姿勢。然後錯誤的走路方式,會影響到膝蓋的受壓及骨盆的位置,脊椎的病變也就隨之而來了。最常見的足弓變化,一開始是內、外八的步態、扁平足、高弓足。



這些慢性的變化,通常不會產生疼痛,所以,很多人都不以為意。結果因為足弓的不完整,影響到步態,身體的重心就會轉換到不正確的位置上,於是足底、骨盆、脊椎的受壓就會失衡。長久下來,除了會形成足底筋膜炎、姆指外翻、骨刺、退化,更會造成骨盆扭曲、下背痛、脊椎側彎等病變(MC會痛、腰部長期酸痛、胸悶、肩頸酸痛等)。可以這麼說,行走時的壓力失衡,就是造成骨架變形的元兇。




相關文章: 前掌或蹠骨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asumi01 的頭像
    kasumi01

    Kasumi的學習記錄

    kasumi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