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本文轉貼自:眼鏡小醫の腳丫故事館


幾乎每個人都有腳踝扭傷的經驗,也因為如此,對很多人來說,這不過是一個常見的小病,找醫師照照X光,或著去國術館給人「喬一喬」就好了,根本沒有什麼好擔心。
但是小病也有大學問,患者若不注意,「一失足」而成的腳踝扭傷,就有可能成為困擾您終生的「千古恨」…

腳踝是一個楔狀的關節,上下彎曲可以輕鬆達到90-120度的活動範圍,但是往內往外卻只有少少的7度,所以當我們的腳踝往內或往外過度彎曲時,很容易就會造成韌帶的受損、斷裂,甚至骨折。

一般我們比較常見的扭傷,都是屬於外踝部位,這是因為內踝比外踝短,韌帶也比較強健,所以足踝比較容易向內彎,而當腳踝內彎過度的時候,外踝韌帶就容易受損,嚴重時,各位就會聽到「啪」的一聲,God bless you!這通常就是您連接距骨與腓骨的前距腓韌帶受傷了。

敢問大米幾多錢?─從R.I.C.E到P.R.I.C.E.

當各位腳踝扭傷的當下,最重要的就是進行正確的初步治療動作,這也是許多人常常在講的R.I.C.E.或P.R.I.C.E.,這可不是指「米」跟「價格」啊,每個字母其實都代表著一個針對患部的治療步驟:

R(休息,Rest)

I(冰敷,Ice)

C(壓迫,Compression)

E(抬高,Elevation)


P又是什麼意思呢?早期,在扭傷的前期治療並沒有所謂的P(保護,Protection),它的出現代表著現代治療對於如何「積極維持正常生活機能」的重視,因為只有R.I.C.E.,病人還是不能活動,也不能正常的上班、上課,有了P之後,就能提升病人活動度以趨近正常的狀態。以往的P都是用石膏固定(沒錯,不是只有骨折需要打石膏,韌帶受損也可以打石膏),但是台灣地處亞熱帶,密封著石膏會讓皮膚又熱、又黏,還有陣陣異香,很不舒服,所以現在發展出許多新的護具,可以依據患者受傷的程度來選擇,戴了護具之後,有些患者甚至連拐杖都不用,就能正常走路。

患者只要能確實做到P.R.I.C.E.,不但扭傷會比較快復原,血腫比較容易吸收,受損的外側韌帶也比較不會鬆弛,延伸出「外側韌帶不穩定」的狀況。

扭了又扭、一扭再扭-韌帶外側不穩定!?

一般我們將韌帶受損分為三級:

Ø 第一級:韌帶拉傷

Ø 第二級:韌帶部分斷裂

Ø 第三級:韌帶完全斷裂

如果是第二級甚至嚴重的第三級韌帶受損,就有可能演變成所謂的「外側不穩定」症狀,不僅會迫使肌肉要幫助鬆弛的韌帶拉住關節,造成肌肉與韌帶的痠痛,甚至也因此造成患者慢性、慣性化的一再扭傷。

所以當扭傷的時候,千萬不能輕忽,如果血腫得很厲害,有「黑青」的情形,表示至少已達第二級傷害的程度,一定要請出P先生,以適當的護具保護患處,減少往後慢性不穩定發生的情形。當然,如果保守治療無效,就必須考慮可能的手術治療,讓傷處儘速復原,此種正確判讀對活動量大的年輕人或是專業運動員更是需要。

也因此,有些醫師會讓患者站立著照X光,這絕不是故意虐待已經很疼痛的患者,主要是:韌帶受損在X光片上是看不出來的,所以站立式的X光片可以更精確地幫助足踝專科醫師,從關節連結的狀況推測出韌帶受損的情形,以進行適當的治療。

啪嚓~~韌帶斷了?骨頭折了?

我們常說韌帶斷裂多是發生在年青人身上,這並非意味著年紀大的人韌帶比較強健,而是年紀大的人一旦狀況發生,往往等不到韌帶斷裂,骨頭就先折斷了,切記:這裡所說的年紀大,未必是指人的年齡,主要是骨頭的年齡。比如說,有些女性雖然年紀不大,但骨質比較疏鬆,平常也沒有運動習慣,常常腳踝輕輕扭了一下,就一直疼痛無法恢復,那就非常有可能是已經骨折了,但是因為年紀輕,所以也常會讓一般人輕忽,視為一般的扭傷處理。

既然腳踝扭傷有造成骨折的風險存在,特別是老人家或是骨質比較疏鬆的人機率較高,一旦不小心扭到腳,我們又該如何判斷是否已經潛藏骨折危機?

渥太華大學經過研究後,提出了兩點依據協助我們自行簡易判斷是否潛藏可能發生骨折危機?我們稱之為「渥太華原則,Ottawa Rule」:

1. 扭傷後,是否還能自行走三步?

2. 扭傷後,除了外踝前側外,按壓外踝後側,是否也會痛或是過度腫脹?

如果患者扭傷後能夠不依靠外力走三步,除了外踝前側外,也沒有特別疼痛的症狀,發生骨折的機率便不高,可以不必過度擔心,反之,就必須趕快去照X光,確立是否有需要接受進一步的治療。

腳掌扭傷!不是只有腳「踝」會扭傷

一般人常常以為只有腳踝會扭傷,其實腳掌本身也會扭傷,同樣有韌帶斷裂或骨折的問題,但是因為腳掌扭傷的機率相對於腳踝扭傷的機率要小得多,所以當患者就醫的時候,往往醫師只會針對腳踝照X光,而忽略了其他地方所可能產生的傷害,例如第五蹠骨的基部骨折、第一/第二蹠骨關節受損…等等,都是很常發生卻容易被忽視的腳盤、腳掌關節部位。

為了避免發生上述可能的忽略,我們應該對腳踝扭傷後第一時間的自我檢測具備相關的基本常識:除了以「渥太華原則」先自行檢測外,還必須察看自己的痛點是不是在外踝骨頭凸出處前側,因為從結構上來看,患者的最痛點,一定跟受損的位置有明顯的相關性,所以當患者扭傷後的最痛點,一旦落在腳盤或其他位置時,就很有可能是扭傷腳踝以外的地方。

不能動、不能動、不能動,對嗎?

最後需要一提的是:當腳踝扭傷的時候,有些醫師在治療中會要求患者不要動、不准踩地、不能走路,這三不指令對必須支撐人類主要活動功能的腳而言,幾乎是不可能達成的指令,更重要的是,它也不算是正確的觀念。

先撇開人非植物,完全不動到腳踝是否可能的議題,事實上,關節若是長期處於不活動的狀態下,很有可能會衍生類似神經萎縮症的「慢性周邊疼痛症候群」,所以腳踝扭傷,除了需要專科醫師的協助,還應該要配合復健,雙管齊下,患者才有可能得到最好的醫療效果,也就是說,「保護性的動」其實是非常必要的。

處理方式還可以參考:腳踝扭傷處理與預防【物理治療專科】腳踝扭傷處理與預防 以及腳踝扭傷怎麼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asumi01 的頭像
    kasumi01

    Kasumi的學習記錄

    kasumi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