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失業有阻止支出、減緩儲蓄且消耗資產的能力,對個人財務產生影響高過所有事,沒有方法比找到工作更能紓解財務壓力,也與個人的消費能力與投資信心有極大的關聯性;因為如此就業情況在經濟數據中的重要性僅低於GDPFED說:「FOMC是負責擬定一個以『促進經濟成長、完全就業、穩定物價、維持一定水準的國際貿易與支出』為目標的政策。」這表示就業情況絕對是FED需要考量的重點之一。


在美國,就業報告(Employment Situation Report)是由勞工統計局(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BLS)每個月所發佈的報告,該報告包含整體受僱就業率與失業率。其中有所謂的「非農業就業人口」,這術語來自早期美國大量雇用季節性勞工,導致就業統計遭到扭曲的農業時代,雖然目前已由農業社會轉為製造社會,但這說法仍舊存在,當整體受僱人口降低,失業率增加,這可能表示可能面臨嚴重的經濟問題。


除了就業人數之外,「平均薪資」應該也是觀察重點之一,這統計數字顯示生產勞工平均時薪的上升或下降,這被視為是「薪資通貨膨脹」的訊號,而薪資通貨膨脹是整體通貨膨脹的組成要素之一,是FED密切追蹤的指標,當其出現問題時,FED可能採取行動,來減緩過熱的經濟。


除了「就業報告」,每週公布的「失業保險金申請人數報告」更具即時性訊息的功能,該報告是依據當前排隊申請失業保險金的人數計算的,該報告也會指出四周移動平均值,平均值會將單週數字出現的跳動與脫軌情況加以平減化。另一個重要報告是「繼續申請失業保險金人數」,當這人數下降表示某些失業人口以回到職場,若此數字高居不下則可能就業市場非常低迷,人們可能放求職或甚至不再投入人力市場。


就投資人的觀點,「就業數字」示必須追蹤及注意,但他們和GDP一般,應將其視為指數來觀察,觀察數字的發展趨勢比其絕對數字的多少來得重要;其中首先應觀察平均工時,然後是非農業就業人口,最後才看整體就業率。當經濟開始緊縮,平均工時將減少,接下來可能出現裁員或減薪的現象,然後導致失業率升高;當平均工時開始增加,企業雇用更多員工使失業率降低,當生產增加,消費者支出也會逐漸回升,經濟將慢慢好轉。


整理自「經濟之眼」第六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asumi01 的頭像
    kasumi01

    Kasumi的學習記錄

    kasumi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