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以下全文轉貼自瑜伽飲食觀


西方有句諺語:「我們每天所攝取的食物中,僅有 1/4是用來維持自己的生命;另外 3/4則用來維持醫生們的生活。」與中國的「病從口入」的說法,頗有異曲同工之妙。隨著物質文明的進步,富貴病的增多,素食在現代已經不再成為宗教的專利品,許多人開始為健而素食,流行所至,在歐美甚至成為時髦前進的象徵,不僅各種的素食餐館、健康食物中心 (Healthy Food Center)紛紛成立,一般餐館也多備有沙拉檯 (Salad Bar)以迎合顧客的需要,所謂的「雅痞」人士,對此亦趨之若鶩。一般社會大眾,在過去一想到素食者,就聯想到面帶菜色營養不良的怪異之士,如今大家雖知素食有益健康,但仍不免有一些過去遺留下來的以訛傅訛似是而非的錯誤觀念。


事實上,從過去的科學研究研究,早已證實素食者較肉食者健康。美國國家衛生院(NIH) 曾針對50,000個素食者進行調查研究,發現從統計學上,素食者較肉食者瘦(約少20磅)而且健康,不僅壽命較長,而且心臟血管疾病或癌症的罹患率亦較。美國糖尿病學會及心臟學會及國家癌症研究所亦認為素食確實有益健康而公開推薦,因此在英國素食者繳交健康險或壽險的費用常較肉食者低,因為保險公司認為素食者罹病的風險較小。


一般社會大眾常有的似是而非的觀念,如「肉食者較強壯,體力較好」或「兒童正在發育,並不適合素食」,經證實是不正確的。耶魯大學的 Irving Fisher博士曾測試素食與肉食運動員在體力耐力上的差異,發現素食者遠優於肉食者的表現。比利時大學的Schouteden博士及布魯塞爾大學的 Iotteyoko和 Kipani 博士亦分別證實素食者的體力均優於肉食者,疲勞恢復亦較快。在台灣曾風光一時,常起慢跑運動的長跑小將蒲仲強,他的父親就是以健康的素食食物來增強兒子的體力,並且曾公開行文表示「吃肉的小孩沒有力氣」。在奧運史上,首度贏得三項游泳金牌的的最年輕選手, Murray Rosse 也是完全的素食者,幼年曾因體弱多病而奄奄待斃,經家人改以完全的健康素食後,身體逐漸轉弱為強。哈佛大學的一項調查報告亦指出,素食兒童較肉食者健康,而且牙齒的發育較好,罹患感冒,過敏等疾病的機會較小,長大後亦不易罹患肥胖或心臟血管疾病。


從生理及心理的角度觀之,人類並非天生的肉食生物,在生理構造上,如爪的有無、皮膚的汗孔、牙齒結構(犬齒、臼齒)、唾腺的多寡、胃液、PH值、大小腸的長短等的差異,人類均與蔬果動物類同,而與肉食動物迥然不同;在心理上,人類對於宰殺動物,是趨向於「君子遠庖廚」的,對於直接活吞生吃血淋淋的動物,只會感到噁心,而不會有餓虎撲羊的快感,因此常需將肉食加以調理煮食,使其變得和生肉完全不像不能下嚥。


再從世界糧食飢荒及生態保育的角度來看,越來越多的科學家和生態學家積極地鼓吹素食,以根本解決地球的糧食危機問題,因為肉食是一種極不合乎經濟效益的食物,為了長成一磅的肉,需消耗20倍以上同樣營養的植物蛋白質。飼料中只有10%轉成動物身上的肉,另外,90%被運動消耗或變成糞便去了。例如一畝田地收成的飼料,僅能長成一磅的動物蛋白質,若改種大豆,則可收成17磅的蛋白質而直接由人攝取。前聯合國秘書長華德翰曾表示:「富裕國家消耗食物的方式,是造成世界飢荒的關鍵因素」,莫怪乎聯合國要大力地呼籲這些國家降低肉類的消耗量。


在瑜伽行者追求的身、心、靈上的自我了悟與服務眾生的修持過程中,健康的素食是重要的基本要求。除了前述的種種原因外,最主要是基於食物對心靈的影響(Food for thought)及不傷生的民胞物與的人道精神考慮。幾千年來, 瑜伽行者根據其在大自然中參禪習靜的親身體驗,早已明白會影響人的心靈意識,而將食物分為下列三種。


一、.悅性食物——對身體、心靈均有益


包括所有主要的五穀類,如米、小麥、大麥等;所有豆類(除了灰扁豆(Khesa'ri)及橘紅色的洋扁豆(masu'r));所有的水果及根莖類;各類蔬菜(除了紫色蘿蔔、白茄子、洋蔥,蒜及菇菌類);牛奶及奶製品;所有的綠色葉菜(除了紅落葵和芥菜)。


除了辛辣香料之外的各種香料以及甜點都是悅性食物。練習瑜伽體位法的人需要攝取悅性食物。對一時難以放棄變性及惰性食物的人,可在飯後吃一粒訶子(myrobalan)。吃悅性食物的人應避免食用多量的芥菜或其製品。食用變性食物的人應逐漸改食悅性食物,攝取惰性食物者應儘早放棄它們。阿南達瑪迦的阿闍黎應只吃悅性食物。


二、變性食物——對心靈年益(使心靈動盪不安)


此類食物對身體有益,但對心靈無影響;或對心靈有益,但對身體無影響。凡不屬於悅性或惰性食物之類的,皆為變性食物。


三、惰性食物——對身體、心靈均無益


至少對身體或心靈之一有害的食物稱為惰性食物。陳腐的食物,大型動物如牛及水牛的肉,以及各類麻醉品均屬於惰性食物。若不會因刺激而令人失去意識的食物如:少量的茶、可可及同性質的飲料,則為變性食物。剛生產過的母牛之牛奶,白茄子、灰扁豆、紅落葵或芥菜均屬於惰性食物。洋扁豆若隔餐即變為惰性食物。對於因需要或是具有強烈渴望而想吃肉的人,應只吃雄性或閹過的動物,而不應故意吃雌性動物的肉,即使雌性家禽的肉也不可吃。不要宰殺身長不及或僅及正常成魚四分之一的幼魚,也不要殺剛出生不久或懷孕的魚。


為了身體的健康與心靈的平靜,瑜伽行者均以悅性食物為主,少吃變性食物而完全避免惰性食物。然而這些種類的區分並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氣候、個人身體狀況而有些彈性的變化。例如在寒冷的冰天雪地,惰性食物會變成變性食物,而變性食物會變成悅性食物。


不僅瑜伽行者或是某些宗教家是健康素食的實踐者,古往今來也有許多傑出人士都是熱心的素食倡導或實踐者,如愛因斯坦、柏拉圖、蘇格拉底、莎士比亞、畢達哥拉斯、達文西、牛頓、盧梭、伏爾泰、富蘭克林、達爾文、愛默生、梭羅、雪萊、泰戈爾、托爾斯泰、蕭


伯納、甘地、史懷哲等。不過瑜伽的素食理念與一般宗教最大的不同處,即在於它的科學理性的實證精神,反對盲目或因恐懼及罪惡感而勉強壓抑自己去接受素食。而希望大家能親身去嘗試,把自己的身體和心靈當成實驗室,試著以幾週吃吃純淨的 瑜伽悅性食物,看看身體是否比以前更健康、更輕快、更有活力;心靈是否更平靜、更快樂。


* 註:根據瑜伽行者親身的修持體驗,發現菇類對參禪習靜者,易造成昏沈怠惰。而依據科學上的研究,肉類烹調後具有強烈的鮮味,主要因為含有高量的氨基酸類和核甘酸類(如 5'-IMP, 5'-GMP, 5'-XMP)等鮮味料,一般植物含量甚微,但是菇類(如香菇)含量卻相當豐富,成為一般素食烹調追求如肉類般鮮味的常用佐料。另有報告指出,核甘酸,過多的食物易造成心理的煩燥不安,故反煙團體推廣戒煙方法中,常要大家飲食清淡,多食蔬果少吃肉類,以免飯後容易產生「飯後一根煙,快樂似神仙」的心理衝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asumi01 的頭像
    kasumi01

    Kasumi的學習記錄

    kasumi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