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天下雜誌397期 文/張翔一


北京奧運在即、兩岸可望破冰,對於國際投資圈而言,兩岸三地的大中華市場,可說是二○○八年以來最受矚目的焦點。


不只巴菲特、羅傑斯、「新興市場教父」墨比爾斯等國際投資大師對大中華區股市頻送秋波,國際熱錢近日更大幅加碼兩岸三地。


根據大陸央行和摩根大通統計,今年第一季以來,超過三百億美元以上的國際資金湧入大中華區。相較於歐美市場仍未走出次貸陰影,全球投資人正期待著兩岸三地的華商,能夠接棒拉抬全球景氣。


但熱錢進出和全球原物料價格飆漲所帶動的高通膨,也為大中華區主要股市增添了更多不確定因素。


大幅震盪之外,三地股市起落也經常不同調。例如台港股市今年以來,就數度出現指數分別大起大落的排擠效應,而正當台灣吹起兩岸開放旋風時,對岸的上海股市卻一路從六千點腰斬至三千點,考驗著投資人的判斷和信心。


面對長期看好卻變化劇烈的兩岸市場,隨著政府逐步開放對港、陸股投資,投資人有了更大的操作空間、卻也面臨更高的波動風險。此時清楚掌握以下三大關鍵,應能有效降低風險,分享華商在中國和亞太地區市場的高成長。


關鍵一
陸港同調,順勢牽「慢牛」


大陸股市今年以來的暴跌,嚇壞了全球投資人,但從基本面逆勢思考,合理的投資價值正逐漸浮現。摩根大通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李晶日前就指出,上海股市的本益比目前已經降至相對合理水準(約二十七倍),第二季行情十分樂觀。


而判斷是否進場投資中國股市,「政策方向」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依據。長期研究中國股市的香港傲揚集團投資總監尹滿華一針見血地說,「中國股市就是『政策市』。」他指出,中國政府去年底以來高喊「宏觀調控」,緊縮銀行放款和外資湧入以對抗高通膨,造成股市大跌近五成,卻也緩解了股市泡沫化的危機。


而近日在龐大「救市」的壓力下,中國政府宣布調降印花稅,儘管只有○.二%的降幅,卻顯示政策再度轉向「作多」的宣示意義。加上奧運來臨將帶來約三三○億人民幣的觀光收益,以及根據里昂證券(CLSA)估算,未來五年基礎建設高達一.二兆美元的天文數字投資金額,「未來中國股市肯定會在強勢政府調控下,形成穩定成長的『慢牛』格局,」尹滿華說。


但目前由於台灣法規限制共同基金僅能投資陸股千分之四,加上大陸當局同樣限制外資買賣A股,因此佈局中國股市,香港成為最好的切入點。


「香港現在已經成為大陸股市的窗口,」摩根富林明投信基金經理人魏如宏指出,近來港股走勢幾乎與大陸一致(見《天下雜誌》,表一),主因在恆生指數成分股,一半以上是大陸企業,而其餘的上市企業,更有七到八成以大陸為主要市場。因此台灣投資人可以鎖定香港掛牌的地產、基礎建設與金融、內需產業,逢低佈局,透過複委託或基金長期投資,預約未來數年中國GDP高成長所帶來的可觀收益。


關鍵二
理性看待台股成長三階段


至於近日在資金行情推升和政治不確定因素交相作用下,台股明顯出現信心搖擺所造成的大幅波動,投資風險劇增。根據復華投信統計,今年以來台灣股市的波動率高達三三%,遠大於過去七年的平均一八%。此時最好的投資方式,就是回歸基本面,並從「香港經驗」中找到投資方向。


「香港在與大陸簽定CEPA(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前後的股市三階段,就是現在台灣的寫照,」操盤兩岸三地龍揚基金的魏如宏分享他的實際經驗:當時CEPA消息剛宣布,港股馬上因預期心理瞬間大漲。但這第一階段的漲勢大幅拉高了本益比,市場開始出現獲利了結賣壓,也使得投資人轉趨保守,進入第二階段的盤整走低格局。直到政策落實,企業的財報也顯示出實際獲利成長後,機構投資人和散戶同時進場,再度推升指數創下新高。


例如香港某檔鎖定大陸觀光概念的股票,CEPA宣布之後一個月內,瞬間大漲一倍後,馬上盤弱三○%。而當財報陸續反映出陸客帶來的收益後,又一路上漲到兩倍左右。


「台灣現在因為政策尚未落實,企業獲利更沒有增加,因此正處於不斷盤弱的第二階段,」魏如宏說,但投資人不用因此失去方向,盲目追高殺低。他認為隨著五二○後兩岸談判開放逐步落實,台股因兩岸破冰所形成的爆發力,將可望比大陸和香港原已有交流,再透過CEPA加強往來的利多更加驚人。


掌握三大階段的發展模式後,面對當下第二階段的關鍵轉折,華頓投信建議期待兩岸政策終將正面突破的投資人,趁此時逢低佈局傳產、資產類股或傳產比例較高的基金。復華投信則建議保守型投資人,用「夏普值」(基金穩定程度)高低取代績效,做為選擇台股基金的標準,才能迴避風險。


關鍵三
地區、產業,命運大不同


儘管大中華股市正當紅,長線利多不斷,但考量到美元貶值、美國景氣衰退和原物料價格飆漲等全球利空因素,投資兩岸三地時,仍要仔細衡量投資標的所處的產業和地區,才能贏得最大效益。


例如台灣投資人投資港股時,最熟悉的寶來香港台資企業指數,近來隨大盤出現大幅修正,主要原因就在於台商目前赴港上市,仍以相對弱勢的傳統和電子製造業為主。


寶來投信分析,因勞動成本增加和美元貶值、人民幣升值的雙重不利因素,以歐美市場為主的製造業獲利短期難以提升。但反觀康師傅等鎖定大陸內需市場的食品類股,或如富邦香港等即將轉進大陸發展的金融產業,最近不但相對抗跌,未來更有發展機會。


而兩岸可望三通所造成的龐大利益,背後也隱含著台灣和香港兩地的競爭和排擠效應。外資分析師指出,未來若兩岸開放落實,台灣的航運、轉口貿易等產業,將取代香港目前的優勢地位。換言之,如華航、長榮航空的獲利可望成長,但相對的香港國泰航空就將面臨衝擊。因此個股投資人在佈局兩岸三地時,不只關心產業,更要將港台的競爭關係列入考慮。


至於快速掌握兩岸股市消長的指標,匯率是最為重要的關鍵,近日新台幣和港幣對美元的走勢,幾乎都與該地股市漲跌連動,投資人可以此判斷短期資金的流向,做為投資依據。


而在選擇基金方面,學者建議無暇每日看盤的投資人,以佈局大中華區的基金做為核心標的(見《天下雜誌》,表二),搭配看好產業成分較高的台股型基金,同時透過定期定額或選擇低波動的平衡型基金(見《天下雜誌》,表三)迴避高波動風險。


最近陸股修正出現買點,台灣則出現大幅補漲契機,若能確實掌握投資關鍵,此刻正是進場佈局,預約大中華區的下一個多頭行情的時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asumi01 的頭像
    kasumi01

    Kasumi的學習記錄

    kasumi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