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經驗分享:我在今年的1/21股災時,因為市場的氣氛讓自已做了錯誤的判斷,之後我時時提醒自己,一定要保持冷靜的狀態做投資規劃分析,徹底執行,千萬別被環境的氣氛影響!
【2008/08/11 經濟日報】
對於自身的投資理財非常關心的小唐,自從兩年前跟著朋友投資失利後,就下定決心,一定要努力充實自己的理財知識,以免再次吃虧。因此無論工作多麼忙碌,他每天都會花一些時間了解金融市場上的最新訊息。他不但每天都要閱讀專業的財經報紙,同時也是好幾家財經雜誌的訂戶以及財經網站的會員。
只是如此認真的小唐,最近卻不太開心。為什麼呢?因為過去這段時間以來,他在各種媒體的報導中看到太多令人擔心的消息。
從去年的次級房貸風暴、持續攀高的油價和原物料價格、隨之水漲船高的通貨膨脹、全球經濟成長衰退的預期,一直到最近所謂的「二房」(美國的房利美和房地美房貸抵押公司)危機,都讓小唐對未來的投資前景感到憂心忡忡、舉棋不定,既擔心如果不做投資規劃,通貨膨脹會嚴重侵蝕財富的購買力;又擔心如果繼續進行投資,在如此悲觀的市場氣氛下,投資不但無助於財富的累積,反而還會造成虧損。
類似小唐這樣的情形,在許多投資人的身上都能看到,也屬於欠缺理性的理財行為的一種,我們可以稱之為「過度回應媒體」。
我們需要知道的是,新聞媒體有其獨特且重要的定位及功能,是這個社會不可或缺的存在。但是對於投資人而言,以目前媒體報導的內容作為理財決定的依據,卻是不適合的作法。
因為在我們的理財規劃中,有許多我們需要完成的理財目標必須奠基於長期的規律之上,而非短期的變化。
例如為退休規劃積累財富,我們需要著眼的是股票市場的長期報酬率,而不是一時的波動起伏;對未來的花費進行預估,比較合理的假設基礎應該是長期通貨膨脹的比率,若是運用短期內幅度過大或過小的物價變動作為規劃基礎,自然也不是理想的做法。
但是人們在面對媒體報導的時候,卻容易將目前接收到的訊息,套用到他們的長期規劃中,這是因為人性天生傾向於認為眼前的狀況會一直持續下去。
雖然長期的規律是由無數的短期事件所構成,但上述的天性卻會讓人們將注意力停留在短期的事件之上,忽略了這些事件背後的事實。也因此,大多數人會對當下的媒體報導所代表的意義做出過度的解釋,做出不符合自身長期利益的理財決定。
我們都不太可能避免接受媒體的訊息,因為媒體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也因為如此,我們需要扮演「旁觀者清」的理財規劃顧問,在面對瞬息萬變的各種訊息時,不斷提醒我們要如何著眼於長期的理財目標,以及要達成這些目標,投資人真正需要關注及依賴的長期規律和事實為何,那麼即使面對的不斷變化的環境,也能持續的朝正確的理財方向前進。
(作者是弘利證券投資顧問公司總經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