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全文轉貼自:身體的覺醒 心的開始 全人健康之呼吸的類型模式
不管是那一樣種類的呼吸模式,都會運用到橫隔膜,因為它為呼吸的主要動力來源,但與不同的輔助呼吸肌配合,會改變其動力輸出,產生不同差別的呼吸效應.大緻可以區分為4類的呼吸模式:
胸式呼吸、腹式呼吸、肋骨式呼吸、完全呼吸.
胸式呼吸是很淺層的呼吸,腹部常呈現緊縮,吸氣時,橫隔膜活動不易下降,助骨的擴張被局限住,只能些許的胸口上提,造成吸入的氣體量少,因而只到達上肺部,由於身體直立時,上肺部的血液供給量比下肺部來得低(血液為氣體交換的運輸媒介),相對地,每次的氣體交換率就很低,導致身體必須加快呼吸節奏,或者有時會突然歎氣、打哈欠和幾口的深呼吸,來彌補每次的呼吸量不足,否則體內的二氣化碳無法有效地排出,累積過多會產生問題.胸式呼吸本身不是問題,可是,若長期地習慣於此呼吸,就會是很糟糕的狀況.我們的身體天生具備防衛機制,當遭遇危險時,交感神經系統會發揮相關機能,以應付緊急狀況的壓力,胸式呼吸為此狀態的象徵顯現,基本上,當外在危險壓力解除後,所伴隨的胸式呼吸也會消失,倘若事後,思考反應卻不停地再回憶揣測,將會對身體形成了無形的內在壓力,這令身體會誤以為危機依然存在,促使交感神經持續地作用著,以維持身心緊急備戰的狀態,長期下來,副交感神經的放鬆無法適時地作用,最後影響到腸胃的消化吸收,血液內的營養也就無法補足,然後,身體細胞及大腦便獲得不夠的能量滋養,身體的機能活力欠佳,更麻煩的是,大腦思考持續地消耗更多的能量在臆測想像上,造成供不過須的失衡狀態,耗弱了腦神經,爾後,頭昏腦漲、偏頭痛、失眠等症狀如影隨形.除此之外,橫隔膜的活動被限制住,無法提供鄰近的腸胃按摩刺激,腸胃的蠕動不佳,連帶影響消化吸收變差.還有,深層的肺葉因氣體無法到達,長期地荒癈不用,肺部機能開始萎縮退化.基於以上的種種因素,很多專家學者都認為胸式呼吸為最糟糕的呼吸模式.
各位讀者,如果你常感受到肩頸緊繃酸痛,請你自我觀察,呼吸時,胸部以下沒有起伏,而肩頸卻明顯的上下起伏,意謂你正利用肩頸肌肉以擴張胸口來呼吸,這為胸式呼吸的最大特徵表現,所以又稱為「肩鎖式呼吸」,再深入自我觀察一段時期,自己有多習慣此呼吸模式,你便會明白酸痛只是反應著過度使用肩頸肌肉,這時,你可以像我一樣地問自己,為何身體一直呈現緊繃狀態?我為何無法放鬆?我為何都將事情思考成負面的?我為何無法享受生活?我為何無法快樂?是的,沒錯,我們的呼吸已經多少透露出個人的身心狀態:緊張、焦慮、不安、擔心、恐懼...等.在我的課堂上,都會遇到這類身心狀態的學生,每當我說「深呼吸」,這類的人總是會不自覺地用力拉長吸氣,踓然,吸的量很多,但其實一點也沒有助益,有的人甚至倍感不舒服,因為他們不曉得瑜珈的深呼吸,在於「質的轉變」以誘發呼吸深度,而他們的用力往往都在加深胸式呼吸的模式,只是緊張地吸一大口.這樣的狀況被觀察發現到後,我調整了說詞:「放輕鬆地呼吸,不要在乎吸多長」.這助於誘導他們改變所習慣的胸式呼吸.
腹式呼吸的橫隔膜猶如活塞般地上下活動,因吸氣時,腹部放鬆,橫隔膜可以充份地下壓,推擠腸胃造成腹部凸出,吐氣時,腹部肌肉內收,橫隔膜上提,腹式呼吸能對腸胃產生極佳的按摩效果,刺激著腸胃蠕動,相對於胸式呼吸,比較不會有腸胃消化吸收的問題,且氣體能滲透至微血管分佈密度高的下肺部,有著良好的氣體交換率,因此呼吸節奏緩慢,易令心智狀態放鬆安穩,基於以上的優勢,非常適合用以調整修正胸式呼吸,被很多專家學者推崇,當然瑜珈老師也是,由於早期的台灣瑜珈老師大力推廣:把氣體吸到腹部,令很多人誤以為瑜伽的呼吸練習就是練腹式呼吸,狹隘地看待呼吸練習,錯失了呼吸練習更精細更深層的取向,非常可惜.
肋骨式呼吸比較不被人所熟悉,或常被搞混為是胸式呼吸,基本上,差很多,助骨式呼吸偏重肋內外肌群與橫隔膜的配合,致使肋骨很明顯地活動,從背後觀看,胸廓的側邊會有很明顯地起伏,所以也稱為「側式呼吸」.由於吸氣時,下腹稍為的緊實,形成對橫隔膜向下活動的輕微阻力,橫隔膜活動因而偏向水平面的舒張,不同於腹式呼吸偏向垂直面,為了維持下腹溫和的緊實感(不同於胸式呼吸的腹部緊收),須要持續的專注,有助於心智的清晰感提升.我在教皮拉提斯,或須要穩定平衡的體位時,都會先請學生做這呼吸的練習,易於激勵核心的力量,且我會特別強調:「呼吸過程,意識肩頸放鬆」,這樣的提醒對於易緊張的學生,有著必要性,否則,他們常會不自覺地恢復成胸式呼吸.
當肋骨式呼吸越練越平穩順暢後,屆時,更集中及充份地運用肋間外肌來協助吸氣,並藉著腹部肌肉來延長吐氣,這會提升每次呼吸循環(氣體交換率)的最大值,形成了完全呼吸,此時,輔助呼吸肌及橫隔膜完美地配合,驅動出呼吸的深沉,吸氣時,徹底地舒張整個肺葉的垂直、水平及前後三個面向,如乾燥茶葉浸泡熱水中的舒展,吐氣時,體內的廢棄物將以最大量來排出,促進下次吸氣的提升,這激勵著肺部功能得以完全充份地發展,連帶也間接促進其它生理機能的提升,身心充沛著生命能量的活力,才能享受著豐富美好的生活.
當各位讀者在練習完全呼吸時,請不要過度以「量」的目標取向來練習,想想看,我們有多少的壓力來自於:為了到達目標,若當下的自然發生不符合我們的目標期待,我們是多麼地奮力抵抗,最後,弄得自己傷痕累累,甚至失去了健康,難怪我們總是那麼地習慣胸式呼吸-永遠備戰著當下的抵抗.當我開始去學習安定生命的當下,我才真正地體驗到-放輕鬆所帶來的自然呼吸-完全呼吸,有人說可以從純真的嬰幼兒觀察到,嬰幼兒總是對著當下這一刻保持好奇興趣著,請以這樣的態度來練習,用心專注在呼吸當下進展的「質」,吸時,氣體能順暢地擴散到肺的各部位,然後吐氣時,重視腹部作用的銜接順利,耐心地持續練習,最後你將喚醒被遺忘許久的完全呼吸.
以下為我寫這篇文章的參考資料,各位可以從下方連結去深入閱讀:
The Hindu-Yogi Science Of Breath
Anatomy of Hatha Yoga
不管是那一樣種類的呼吸模式,都會運用到橫隔膜,因為它為呼吸的主要動力來源,但與不同的輔助呼吸肌配合,會改變其動力輸出,產生不同差別的呼吸效應.大緻可以區分為4類的呼吸模式:
胸式呼吸、腹式呼吸、肋骨式呼吸、完全呼吸.
胸式呼吸是很淺層的呼吸,腹部常呈現緊縮,吸氣時,橫隔膜活動不易下降,助骨的擴張被局限住,只能些許的胸口上提,造成吸入的氣體量少,因而只到達上肺部,由於身體直立時,上肺部的血液供給量比下肺部來得低(血液為氣體交換的運輸媒介),相對地,每次的氣體交換率就很低,導致身體必須加快呼吸節奏,或者有時會突然歎氣、打哈欠和幾口的深呼吸,來彌補每次的呼吸量不足,否則體內的二氣化碳無法有效地排出,累積過多會產生問題.胸式呼吸本身不是問題,可是,若長期地習慣於此呼吸,就會是很糟糕的狀況.我們的身體天生具備防衛機制,當遭遇危險時,交感神經系統會發揮相關機能,以應付緊急狀況的壓力,胸式呼吸為此狀態的象徵顯現,基本上,當外在危險壓力解除後,所伴隨的胸式呼吸也會消失,倘若事後,思考反應卻不停地再回憶揣測,將會對身體形成了無形的內在壓力,這令身體會誤以為危機依然存在,促使交感神經持續地作用著,以維持身心緊急備戰的狀態,長期下來,副交感神經的放鬆無法適時地作用,最後影響到腸胃的消化吸收,血液內的營養也就無法補足,然後,身體細胞及大腦便獲得不夠的能量滋養,身體的機能活力欠佳,更麻煩的是,大腦思考持續地消耗更多的能量在臆測想像上,造成供不過須的失衡狀態,耗弱了腦神經,爾後,頭昏腦漲、偏頭痛、失眠等症狀如影隨形.除此之外,橫隔膜的活動被限制住,無法提供鄰近的腸胃按摩刺激,腸胃的蠕動不佳,連帶影響消化吸收變差.還有,深層的肺葉因氣體無法到達,長期地荒癈不用,肺部機能開始萎縮退化.基於以上的種種因素,很多專家學者都認為胸式呼吸為最糟糕的呼吸模式.
各位讀者,如果你常感受到肩頸緊繃酸痛,請你自我觀察,呼吸時,胸部以下沒有起伏,而肩頸卻明顯的上下起伏,意謂你正利用肩頸肌肉以擴張胸口來呼吸,這為胸式呼吸的最大特徵表現,所以又稱為「肩鎖式呼吸」,再深入自我觀察一段時期,自己有多習慣此呼吸模式,你便會明白酸痛只是反應著過度使用肩頸肌肉,這時,你可以像我一樣地問自己,為何身體一直呈現緊繃狀態?我為何無法放鬆?我為何都將事情思考成負面的?我為何無法享受生活?我為何無法快樂?是的,沒錯,我們的呼吸已經多少透露出個人的身心狀態:緊張、焦慮、不安、擔心、恐懼...等.在我的課堂上,都會遇到這類身心狀態的學生,每當我說「深呼吸」,這類的人總是會不自覺地用力拉長吸氣,踓然,吸的量很多,但其實一點也沒有助益,有的人甚至倍感不舒服,因為他們不曉得瑜珈的深呼吸,在於「質的轉變」以誘發呼吸深度,而他們的用力往往都在加深胸式呼吸的模式,只是緊張地吸一大口.這樣的狀況被觀察發現到後,我調整了說詞:「放輕鬆地呼吸,不要在乎吸多長」.這助於誘導他們改變所習慣的胸式呼吸.
腹式呼吸的橫隔膜猶如活塞般地上下活動,因吸氣時,腹部放鬆,橫隔膜可以充份地下壓,推擠腸胃造成腹部凸出,吐氣時,腹部肌肉內收,橫隔膜上提,腹式呼吸能對腸胃產生極佳的按摩效果,刺激著腸胃蠕動,相對於胸式呼吸,比較不會有腸胃消化吸收的問題,且氣體能滲透至微血管分佈密度高的下肺部,有著良好的氣體交換率,因此呼吸節奏緩慢,易令心智狀態放鬆安穩,基於以上的優勢,非常適合用以調整修正胸式呼吸,被很多專家學者推崇,當然瑜珈老師也是,由於早期的台灣瑜珈老師大力推廣:把氣體吸到腹部,令很多人誤以為瑜伽的呼吸練習就是練腹式呼吸,狹隘地看待呼吸練習,錯失了呼吸練習更精細更深層的取向,非常可惜.
肋骨式呼吸比較不被人所熟悉,或常被搞混為是胸式呼吸,基本上,差很多,助骨式呼吸偏重肋內外肌群與橫隔膜的配合,致使肋骨很明顯地活動,從背後觀看,胸廓的側邊會有很明顯地起伏,所以也稱為「側式呼吸」.由於吸氣時,下腹稍為的緊實,形成對橫隔膜向下活動的輕微阻力,橫隔膜活動因而偏向水平面的舒張,不同於腹式呼吸偏向垂直面,為了維持下腹溫和的緊實感(不同於胸式呼吸的腹部緊收),須要持續的專注,有助於心智的清晰感提升.我在教皮拉提斯,或須要穩定平衡的體位時,都會先請學生做這呼吸的練習,易於激勵核心的力量,且我會特別強調:「呼吸過程,意識肩頸放鬆」,這樣的提醒對於易緊張的學生,有著必要性,否則,他們常會不自覺地恢復成胸式呼吸.
當肋骨式呼吸越練越平穩順暢後,屆時,更集中及充份地運用肋間外肌來協助吸氣,並藉著腹部肌肉來延長吐氣,這會提升每次呼吸循環(氣體交換率)的最大值,形成了完全呼吸,此時,輔助呼吸肌及橫隔膜完美地配合,驅動出呼吸的深沉,吸氣時,徹底地舒張整個肺葉的垂直、水平及前後三個面向,如乾燥茶葉浸泡熱水中的舒展,吐氣時,體內的廢棄物將以最大量來排出,促進下次吸氣的提升,這激勵著肺部功能得以完全充份地發展,連帶也間接促進其它生理機能的提升,身心充沛著生命能量的活力,才能享受著豐富美好的生活.
當各位讀者在練習完全呼吸時,請不要過度以「量」的目標取向來練習,想想看,我們有多少的壓力來自於:為了到達目標,若當下的自然發生不符合我們的目標期待,我們是多麼地奮力抵抗,最後,弄得自己傷痕累累,甚至失去了健康,難怪我們總是那麼地習慣胸式呼吸-永遠備戰著當下的抵抗.當我開始去學習安定生命的當下,我才真正地體驗到-放輕鬆所帶來的自然呼吸-完全呼吸,有人說可以從純真的嬰幼兒觀察到,嬰幼兒總是對著當下這一刻保持好奇興趣著,請以這樣的態度來練習,用心專注在呼吸當下進展的「質」,吸時,氣體能順暢地擴散到肺的各部位,然後吐氣時,重視腹部作用的銜接順利,耐心地持續練習,最後你將喚醒被遺忘許久的完全呼吸.
以下為我寫這篇文章的參考資料,各位可以從下方連結去深入閱讀:
The Hindu-Yogi Science Of Breath
Anatomy of Hatha Yoga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