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以下全文轉貼自
這個世界不缺乏同情,缺乏的是尊重




作者: 陳亦琳

常常覺得我們關心一件事情的時候,總是添加了太多的想像與偏見。

因為開會的關係,時常在公館附近逗留,每次經過附近一間速食店時,有個景象總是讓我特別在意,在窗邊的角落坐著一個老爺爺,旁邊堆著跟山一樣高的報紙,每次經過時,我總在猜想這個老爺爺是在做什麼的:「也許是在賣報紙吧...還是在回收呢?爺爺是不是需要幫助?」「年紀這麼大了還要這樣帶著這麼多東西跑來跑去,好可憐喔...」心中一直如此這般的掛記著。

終於有一天忍不住了,開口問了他:「爺爺,你是在販售報紙嘛?」爺爺聽了以後大笑說:「不是,我是作家!」

趙爺爺,81歲了,說話仍十分的有條理且清晰,曾罹患憂鬱症,後來透過信仰走出來了,於是他便想寫一本關於憂鬱症、同性戀的書,希望協助更多人了解自己、愛自己,而那些如山一般高的報紙,是他在蒐集資料,在研究為什麼會造成現代人憂鬱、自殺的原因。

他家就住在這附近,但他每天都會來到此「上班」,這些報紙都是由他的朋友協助他蒐集、帶過來的,已經撰寫了好幾年了!

爺爺不但不需要幫助,而是在給予。

才突然驚覺到當你用一種「同情」的角度去介入任何事情的時候,原來也是一種歧視。

過去一年多,在台灣旅行,認識了形形色色的人:沒有右手的真人版虎克船長,能夠做皮雕、調酒、打鼓、玩火...,能做的事比一般雙手健全的人還要多更多;不被父母期待出生而長大的女孩,卻成為社工去幫助輔導跟她同樣有相同際遇的孩子重新找到自我,勇敢築夢;農民們並不如新聞報導般悲苦,反而是樂天知命的為每一餐留下滿足的汗水,比我們更懂得珍惜;罹患血癌的男孩,卻騎遍大江南北,去過的地方,看過的世界比你還多還大...,還要捐出自家空間讓旅人多一個可以暫歇的落腳處。

才發現原來我們有多自以為是和渺小,我們的正義與善良很容易因為一些外在的條件改變而改變,卻忘了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生存之道,和詮釋這個世界的方式,僅管所擁有的條件、背景不同,但並沒有誰是比較優越的。

如果每個人能夠專心在自己能做到的事情上付出、讓某人感到幸福,其實就已經是一件了不起的成就了。

德蕾莎修女曾說過:「窮人不需要同情和垂憐,他們需要的是愛與熱情」我想對這個世界上「任何一個身份」的人都是如此。

我們總是認為幫助就是要不停的給予物質上的滿足,但也許他們需要的,不過是可以發展的空間罷了。

這個世界不缺乏同情,缺乏的是尊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asumi01 的頭像
    kasumi01

    Kasumi的學習記錄

    kasumi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