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股神”巴菲特曾在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Berkshlre Hathawaylnc.)的年報裏自豪地將自己的企業和“財富500強”作了個比較,然後不無挖苦地揶揄道:“我們之所以沒有進那個名單,是因為他們不知道我們是幹什麼的。”然而近年來,巴菲特似乎已經解決了這個問題——伯克希爾的名字頻頻出現在各種顯赫的排行榜之上,而對它所在行業的描述是一致的:財產和意外保險。


  要估計保險業對伯克希爾的貢獻絕非易事,但毫無疑問,影響是巨大的。以2003年為例,伯克希爾的保險事業總共為其貢獻了10多億美元的利潤和440億美元的浮存金(float)。即使不按伯克希爾的歷史年平均投資收益(22.2%)計算,僅假設這440億美元免費資金的回報可以達到15%,保險業在2003年整體對伯克希爾的貢獻可以超過70億美元,相比之下,伯克希爾2003年的總共收益是136億美元。


  回顧伯克希爾的歷史,保險業的重要性在不斷增加,無怪乎巴菲特斷言:“保險業是我們的未來所在。”


  巴菲特對保險業的鍾愛可以追溯到1950年。當時正在哥倫比亞商學院讀書的巴菲特狂熱地模倣導師本·格雷厄姆。他在格雷厄姆的公司持有的股票上都投了資,還在《名人詞典》上查到自己的老師是一家名叫僱員保險公司(GEICO)的主席。於是,第二年的春天,巴菲特去華盛頓拜訪了GEICO總部。在那裏,他遇到了戴維森,與後者共同度過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個下午”。在戴維森的講解下,巴菲特對GEICO及保險業的運營獲得了相當多的知識。


  回到紐約的巴菲特熱情洋溢地為紐約當地的一家報紙撰寫了《我最喜歡的股票》一文,盛讚了GEICO的直接銷售方式,指出後者的毛利率是一般保險公司的5倍。當年,他將1萬美元投資在了GEICO,並在第二年獲利5004後賣掉——不錯的成績,但20年後巴菲特為此舉深深後悔,那些股份在這時已經值1300萬美元。事實上,GEICO一直維持低成本的運營方式,這使得它可以躲過保險業的景氣迴圈,從而其股票的表現一直不錯。格雷厄姆在1948年花72萬美元得到了GEICO的一半股票,而巴菲特在1996年為了同樣的數目花了23億美元!


  之後巴菲特一直沒有停止對保險業股票的追逐,但標誌性事件卻直到1967年3月才出現:伯克希爾花了860萬美元從創始人傑克‘林沃爾特手中買下了國家賠償公司(National lndemnitY),巴菲特終於有了自己的保險公司。此時,整個美國的保險業是一潭死水,許多保險公司甚至懶得公佈自己的盈利狀況——即使公佈也沒有多少人願意看,但巴菲特顯然已經洞悉了保險業的秘密:浮存金。此次交易的交易商查爾斯·海德後來說:“巴菲特比全國任何一個人都更早地領悟了浮存金的本質。”


  在巴菲特看來,保險業的本質是通過為其他人提供服務——保險形式的保護——來持有別人的資金,這些資金在保險術語上叫做浮存金。浮存金指將所有的損失準備、損失費用調整準備與未賺取保費加總後,再扣除應付佣金、預付購並成本及相關再保險遞延費用所得的資金。換句話說,就是保險公司“暫時”(也許可以長達數年甚至數十年)持有的別人的錢。而判斷浮存金的標準,就是承保損失,也就是說,你承接這些保單而持有浮存金所付出的成本。


  觀察伯克希爾1967年至1997年近30年間浮存金數量和成本後可以令人驚奇地發現,在大多數時候,巴菲特為持有這些浮存金是獲利的,而即使在遭遇損失的年份,這些浮存金的成本多數情況下也遠低於同期長期國債利率。從中不難看出,巴菲特“免費”獲得了大量的資金。他高興地寫道:“別人付錢給你讓你持有他們的錢,還有比這更美的事情嗎?”


  雖然在資產負債表上,這些資金是在負債一欄的,但顯然它們比大多數資產還更有價值。很顯然,將自己的工作視為“將資本分配到回報最高的地方”的巴菲特是不會放過這個巨大的免費資金來源。


  然而確定浮存金的成本是一件很惱人的事情。這是由保險業的特點所決定的,因為一份保單的真正後果往往只有在事後,甚至是許多年以後才會真正凸顯出來,而事前則很少有人能夠保持冷靜——“用一張紙就可以換回錢來,很少有人能抵擋這個誘惑”。即使精明如巴菲特者,也在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時犯下了嚴重的錯誤:當時整個保險業界由於激烈的競爭而不顧一切地降價推銷保單,而這樣的結果在幾年後隨著當初的保費紛紛被賠償出去才被大家所發現。為此,巴菲特不得不聘請了比自己“對風險還敏感”的邁克,戈德博格來接手自己的“爛攤子”。從此以後,巴菲特本人再也沒有直接負責過保險事務。但從此之後,伯克希爾再也不盲目接下保單,這讓它處於一種特別有利的地位:在大家展開自殺性競爭時,幾乎每家保險公司都很難停止自己的業務,尤其是從業人員的薪酬都和“業務量”掛鉤時,但伯克希爾可以袖手旁觀,因此不受損失,而當從業者大為減少,保費升高時,伯克希爾卻可以吃下大量保單。這種策略使得伯克希爾在1998年超過了農夫保險集團(Farmers lnsuranceGroup)成為了全美最有利可圖的財產和意外保險公司。


  同時,伯克希爾堅強的財務實力使得它可以方便地進入另一個保險領域:再保險。當一級保險商不能承受所有的保險風險時,他們會把相當一部分風險在再保險商那裏進行再保險,從而分散自己的風險。例如,某一保險公司承接了10億美元的保單,結果發現自己可能只能承受8億美元的風險,那麼,他就可以把剩下的2億美元在再保險商那裏進行保險。很顯然,對於再保險商來說,堅強的財務後盾是必不可少的,因為如果再保險所保險的情形一旦發生,必然會出現鉅額賠償,如果此時再保險商不能馬上進行賠償,一級保險商立即會破產。而伯克希爾隨時可以拿出10億美元以上的賠償,這種堅強的財務結構讓它很快就成為該領域的最大玩家之一。


  此外,巴菲特幸運地找到了阿吉特·傑恩來負責再保險業務。出生於印度新德里的阿吉特·傑恩是個天生的保險人才,據巴菲特說,無論他說出什麼事情,阿吉特·傑恩都可以馬上得出該事件的幾率和有利可圖的承保條件,而且“事情往往會證明他是對的”。阿吉特傑恩的卓越可以切實體現在伯克希爾的報表上,2003年他帶領著23名助手,為伯克希爾貢獻了超過10億美元的稅前利潤和130億美元的浮存金。


  為了進一步擴大自己的保險事業,巴菲特在1998年12月完成了對通用再保險公司(General Re)價值220億美元收購。通用再保險是美國最大的產物險再保險公司,並擁有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再保險公司科隆82%的股權,兩家公司合起來在世界124個國家和地區設有營業網點,可經營所有險種的再保險業務。巴菲特一向反對用股票進行兼併,他認為伯克希爾的股票被低估,然而這次並購卻是用股票完成的。很顯然,巴菲特對通用再保險的浮存金寄予厚望。


資料來源:http://big5.cnfol.com/big5/post.cnfol.com/guba,601601,2766668.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asumi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