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終於把「雪球」看完了~真的好厚一本喔!


若是因為想要學習巴菲特的投資心法而看「雪球」的人,我想應該要失望了,書中對於這部份著墨不多,若是有這部份興趣的人,應該去看看歷年來他寫給股東的信。撇開投資技巧不談,書裡面倒是還有不少值得參考學習的觀念,對於一位擁有鉅額財富的人,如何處理和面對,來自各方的求助,巴菲特的處理方式,我個人還滿欣賞的。


巴菲特在面對負債的人或是賭徒的求助時,他真誠而果斷的建議:為自己的問題負責,找債主協商出一較寬鬆的償債條件,爭取更長的還款期限,好讓自己脫離困境。他也是用這樣的態度在對待自己的親人,他永遠希望他們能夠學著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對於求助的親人,他通常不會直接給錢,那可能會讓對方失去負責的認知和能力。


對父母而言,總是希望子女之間能夠維持互相幫助,兄友弟恭的狀態,但這個期望套用在很多家庭,卻是不容易滿足的。即使是同一個家庭出來的小孩,對於價值觀、理財觀念與生活態度也可能存在極大差異,也可能因為這些基本觀念的差異,造成後來的各自發展有極顯著的不同。


發展的不同可能會讓彼此之間因為關注事物的交集越來越少,而慢慢的失去共通的話題,感情也可能會因此而慢慢淡掉,一般而言,這不會讓兄弟姊妹之間失去和氣,因為不管未來際遇有多麼不同,彼此年幼時那段共同的回憶永遠存在;通常比較可能出現的問題在於經濟狀況差異、看待金錢的態度以及作法的不同,這時候雙方處理的方式以及父母的態度對後續關係的發展有極關鍵的影響。


很多父母希望兄弟之間互相幫忙,甚至要求有能力子女的借錢給需要幫助的一方,若是對於能力相當,不過是因為一時的問題而需要幫助的狀況,這比較是沒有問題的,但是若是兩者之間的差異極大,問題的發生就是必然的。


求助的一方的哀求拜託,加上父母給的壓力,會讓原本安心過日子,努力為自己行為負責的一方,承受極大的人情壓力,若是自己當時的能力許可,可能會願意伸出援手;後續常見的發展是求助的人仍然學不會對自己行為負責,食隨知味,問題一再的發生,長久下來,兄弟之間很難維持一個良好的關係。若是有問題的不只一個兄弟,那就更難了。


另一種狀況是,父母不斷的幫自己的子女背債,但積蓄總有用光的一天,加上年紀漸長,總會失去謀生能力,只好挖東牆補西牆,債務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人家巴菲特滾的是資產,很多人滾的是負債,方法類似,差異只有在正負之間,當問題滾到無法收拾時,倒楣的永遠是那個努力工作,省吃儉用的小孩。父母的動機來自於愛,但可能演變的結果是,需要學習對自己負責的人永遠學不會,無辜的人需要對別人的錯誤負責,家人之間的愛會慢慢被怨懟取代,這絕不會是父母期望的結果,卻是父母一手造成的。


書中還有這樣的一段話:「不勞而穫的地位和繼承來的財產都令巴菲特抓狂,這與他的正義感牴觸,也違反了他內心的公平原則,不過,將這類純理性準則套在自己子女身上,卻顯得很無情。」以巴菲特這樣的財富,在拒絕對家人的求助時,難免必須承受親友的責難,一般狀況是,大家將焦點放在他「有能力提出協助,但不願意」,「處理這些狀況只是用掉他資產的小小小零頭」,不會理解他的原則是「每個人必須對自己的所有行為結果負責」,這狀況古今中外皆然。


我們可能無法接受某些人會依照他人的資產來規劃自己的人生,但是當這個「他人」是自己的親人時,很多人就可以完全接受及理解;所以當有錢的親戚不願意拿錢出來援助可憐的窮親友時,一般人常會譴責有能力卻不伸出援手的人。其實,很多時候,我們都無法看到事情的全貌,而且任何人都有權力決定自己的金錢如何處理,我們實在應該學著用尊重的態度去看待這件事。


我認同巴菲特助人的方式,他選擇運用自己的頭腦和財富,盡量影響更多人,他教育他的親人,用正確的方式去面對自己的債務,學著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我相信巴菲特對自己親友還是存在深厚情誼,但仍選擇做他覺得對的事,我個人認同這個作法,也深刻的理解其中知易行難的部份,很多時候,做對的事情不見得是舒服的,反之亦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asumi01 的頭像
    kasumi01

    Kasumi的學習記錄

    kasumi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