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任何人想了解索羅斯的投資理論,就不得不去設法理解他的反射理論(Theory of Reflexivity),這也是為什麼他將基金名稱命名為量子基金(Quantum Fund)。


在看他的反射理論時,我腦子就浮現出「測不準定理」,果然在後面就提到這個定理。念過量子物理的人都應該知道海森堡的測不準定理,學生時期數理化一向是我比較擅長的科目,量子物理也是我遇到的第一本「天書」,也是我第一次念理科唸到感到沮喪的。我還記得第一次小考,我考了40分,是一個非常令人沮喪的分數,哪知道這成績還是全班前五名,這真是一們不是很容易念的學科。


大學時期,我是半工半讀,通常都同時兼了三個到五個家教,打工是為了讀書,但時間有限的時候,我還是得採取投機策略,因為期中期末考佔學期分數比重差不多,但是念的範圍差很多;所以通常我會在期中考盡可能考高分,這樣到了期末,就會比較輕鬆,可以把心思放在學生身上;但是遇到量子物理,就沒辦法這樣做了。記得當年我讀起來一直有一頭霧水的感覺,那是很難理解的理論,因此期中考成績也非常不理想;期末考前,我依據老師的分數計算方式仔細算過,發現自己得考滿分才可能及格,所以熬夜把整本筆記卯起來的背,詭異的是當我背起來之後,好像有點懂了的感覺,之後因為老師全班加分,我居然還拿到很不錯的成績。


我沒聽過有人唸到量子物理,念得非常輕鬆的,所以我讓覺得疑惑的是,索羅斯念的是經濟,雖然測不準定義似乎有點類似哲學的感覺,但喜歡哲學的人,就會有機會或管道去知道這理論的嗎?索羅斯又是為什麼對這理論感到興趣的呢??這位先生會不會太博學了呢!


我們無從得知索羅斯的反射理論靈感是來自海森堡的「測不準定理」,還是因為其雷同性,爾後才去理解,但索羅斯的博學卻是肯定的,這可以在讀他的著作時可見一般。據說索羅斯訂閱了數十份報刊雜誌,涉及各行各業,不管他是否投資的領域;他試圖從這些刊物中,尋找或捕捉到那些對自己有啟發、有價值的關於社會、經濟及文化資訊。藉由大量的閱讀,他不僅可要獲得各界的最新動態,也為自己的大腦注入了潛在的意識,通過閱讀來形成自己的見解和判斷,這讓他可比其他人更廣泛的了解和掌握市場動向。


除了大量的閱讀,為了更能掌握實際情況,他也與世界各界的權威人士保持聯繫;他及助手們細讀企業的相關報告,經常性的拜訪企業,直接與企業負責人交談,掌握他們的業務狀況,產值及經營狀況。他們試圖以獨特的眼光和深入的思維,在企業報告及公司負責人的談話中,發現別人發現不了的東西。


異於一般投資人的想法,索羅斯專門去尋找不成熟的市場,要找到適合投資並有把握獲利的投資物件,大前提是必須掌握狀況的基礎上,進行深層的研究。他們選擇前景看好,在一段時間後的未來,可以吸引其他投資者的資金。他能夠根據政治、經濟和軍事等領域發生的事件,聯想到不久的將來,引起經濟領域的某些變化,這卻是思想平庸的人難以想像的。索羅斯知識淵博、思維深刻、資訊來源廣泛、想像力豐富,判斷問題準確,因此他有比一般人更強的敏銳性,能夠捕捉賺錢的線索。


而在激烈爭鬥的金融市場裡,賺錢的機會隱藏於人們眼睛看不到的地方,誰的想像力和判斷力強,抓取賺錢的機會機率就高;但獲得機會是一回事,抓住機會又是另一回事。投資的行動要投入大筆資金,同時表示負擔相對應的風險,一般投資人可能表現得猶豫不決,這是來自於對自己的自信與對風險承受能力的反應。


長期熱心哲學探討,使索羅斯具備很強的抽象思考能力,他曾經說過在抽象的理論思維中,他把自己容易犯的錯誤意識,轉化了深層的哲學觀念,以便在思想上提高預防錯誤的能力。這種思想,在投資或投機的直覺決策中,經過嚴密的邏輯思維,進行科學可靠的論證;直覺能力結合很強的邏輯思維時,他可以防止決策的盲目性,又可以克服決策過程中猶豫不決的現象。依據理論框架作了投資決策及對結果的預期判斷,當投資過程結束並有了最終結果時,再把實際結果和投資前進行比較分析及檢討。


以上提及索羅斯的相關內容參考自「解讀索羅斯」以及網路相關文章。


最後附上禮記 中庸的一小段(欲看全文可以點入連結):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有弗學.學之弗能.弗措也.


有弗問.問之弗知.弗措也.


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


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


有弗行.行之弗篤.弗措也.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載明為學之道首重「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


所謂「博學」是指廣泛地涉獵各種知識,吸收和學習,「博」字同時具有博大與寬容之意,在追求學問的過程中,惟其博大與寬容,才能具備開闊的胸襟與眼光,從而達到「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修持。


「審問」則是當有所不明白的地方,便應該追根究底,務求條理明晰、矛盾盡除;當經過自己仔細地思考分析,釐清渾沌,這個過程就是「慎思」;在「審問」與「慎思」的過程中,「明辨」顯得相當重要,當對取得的知識無法明辨是非真偽,輕者囫圇吞棗、事倍功半,嚴重時可能讓自己的邏輯思維全盤皆錯則、誤入歧途。


「博學、審思、慎思、明辨」談的是求知態度與精神,但若期望將所學真正落實,則有賴-篤行這功夫了。當行動力量不足時,所有的一切都會淪為空口說白話、紙上談兵罷了,簡單用現在的語言表示,「執行力」一詞就可以一言以蔽之了。



至於「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這段話,其實只是很簡單的道理,那就是堅持能產生力量,滴水穿石,勤能補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asumi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