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前幾天,有個以前同事跟我抱怨,現在開的會都開很長,而且不知道在討論什麼,開完會也不見得有決議,他說很懷念以前我主持的會議。


說實話,我也超不喜歡開會,尤其是那種會而不議,議而不決,決而不行的會議;但開會這件事,在職場無法避免,很多事需要藉由會議討論、決議及執行,適當的會議可以幫助有效的推動組織的運作。


過去的工作經驗中,的確常常遇到時間冗長,沒有效率,也似乎不會有決議的會議,真的常我想帶本書進去(在這邊跟大家誠實的承認,我也的確會帶一些文件進去看,讓這段時間至少有點貢獻);所以在這兒將我們過去開會的一些作法,跟大家分享,若大家有更好的方式,希望大家也能提供想法,讓我們可以學習成長。


通常在會議前,需擬定討論的主題,決定與會人士,然後就進行會議前準備,包括,將討論主題及相關資訊寄給大家,安排會議室,投影機,等事務類工作。通常在會議前十分鐘,會議室應該將所有一切準備妥當,盡量別發生與會人士已到位,但會議室卻未安排好。


開會過程中,時間掌控是非常重要的,通常都盡量控制在一小時內結束,最長也不要超過兩小時;這段時間主持人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讓討論的焦點要圍繞在主題上;主持人得設法讓每一位與會者都願意發言,適時終止可能發散的主題,讓討論焦點再回到主題上,開會最怕離題,一離題就可能讓討論主題發散,就可能造成會議時間過長,或讓會議沒有結論。


會議中,通常請大家依序發言,若與會者發言不夠踴躍,可以用引導的方式設法讓大家發言,希望與會人都能表達立場跟意見。若開始有離題現象,可以提醒並請與會者回到主題上,若議題雖不是原來要討論的,但也是具有討論的價值,可先將議題寫在白板上,在討論完原來主題後再撥時間討論。


在每一個議題決議後,若有後續工作需要執行,要明確列出工作內容,負責同仁,以及預計完成時間,這些都會請紀錄在會議上跟大家重複一次決議內容,目的是再作一次確認大家的共識。會議結束後,需盡快寄出會議記錄,並指派專責的同事對會議決議進行追蹤,定期更新進度,以確保會議決議徹底執行,這樣先前的會議才會有意義。


在過去的工作生涯中,有效會議確實幫助我們加速工作的進行與完成,大家這樣的會議排斥感也相對低,過去依據這樣的作法,效果不錯,大家也可以試試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asumi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