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好一陣子沒有工作的日子,因為不斷回應同樣的疑問,讓我發現極多人有以下兩種錯誤的觀念及聯想:


一、沒工作=很閒,時間很多,無聊以及隨時有空


基本上,個人認為是否很閒,時間很多,以及無不無聊,主要來自於對自我及時間的管理,而非有沒有固定工作。雖然當有了固定的工作之後,時間的彈性會變得較低,對個人的重要性排序會被突顯。


沒有工作的日子,時間的確變得比較彈性,我可以把時間多分給家人和自己。


過去有工作的時候,每當我家老爺想要吃我做的菜,就會感嘆:「唉~都跟在夢中一樣」,雖然他總是體貼得不會有太多的抱怨,但是我知道他很懷念剛結婚那兩年,回家天天有飯吃的日子。最近,我可以把過去十年沒做的菜,一一煮給他吃。


大學之後我就離開家了,念書時得兼顧學業和家教,工作之後,我就是一股腦兒投入,等到結婚之後,太多的角色更是讓我忙不過來,每次犧牲的就是自己媽媽,因為不管怎樣,總是女兒….。所以,媽媽總說我這個女兒出去跟丟掉一樣,回家就像撿到。最近,我可以有比較多時間跟媽媽講話聊天。


讓我感到最幸福的就是,我可以有很多時間閱讀,閱讀範圍不需要局限於工作相關的,我可以看自己想看的,各種領域的書籍。


因為有太多事要做,所以我可以把時間填得滿滿的,並不是像大家所以為的隨時都有空。基本上,即使沒有工作的人,一天的時間也只有二十四小時,時間依舊寶貴。


二、讀書=要考試


每每有人問我平常都在做什麼,若是我回答:「看書」,幾乎有超過九成的人會問:「你要考試喔?」,這件事讓我非常的驚訝。我記得以前去日本時,電車上可以看到大多數人都在閱讀,看書或是看報紙,我覺得這對國家的文化會有正面的效應。我們的教育的成效是大家一聽到讀書就以為要考試,我個人認為這也是一種教育的失敗。


這讓我想到小時候,我非常喜歡看書,但只要非課本的書,我媽媽就會覺得那不是正當的書,總是罵我很愛看「古策」(台語的發音,故事書的意思),我想這應該普遍發生在周遭朋友的小時候。


我常跟有小孩的朋友分享,要讓小孩養成閱讀的習慣,讓他們喜歡閱讀和學習,比要他們考第一名重要多了;喜歡閱讀,享受學習的小孩即使成績沒有維持非常好的狀況,也因為維持健康的身心發展,小孩不會變壞,更多的狀況是,在喜歡學習的加成下,成績漸入佳境是合理的發展。


若是讀書僅僅以準備考試的目的,某種程度也可以說是一種80/20原則,但讀書不該只是為了考試,這似乎有些本末倒置。大量的閱讀可以讓一個人的心理發育相對完整和健康,閱讀習慣的養成更是可以自己持續學習和成長,維持身心健康,保持良好的競爭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asumi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