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勵志學習 (10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第一次知道馬斯洛需求理論,是多年前我的直屬主管跟我說:「你追求的是馬斯洛需求理論中『自我實現』的」。說實話,當時我根本不知道什麼需求理論...;談話之後,也查過看過一些相關資料,但仍覺得還是一知半解,心理總是有個大問號存在。


那天在博客來看到「第三思潮馬斯洛心理學」,就訂了一本,期望看完書之後,可以有深一層的認識,至少讓問號變小點。


關於馬斯洛(Maslow)的需求理論,可以先看看這兒的簡介:http://wiki.mbalib.com/w/index.php?title=%E9%9C%80%E6%B1%82%E5%B1%82%E6%AC%A1%E8%AE%BA&variant=zh-tw

kasumi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資料來源:http://ibook.idv.tw/enews/enews361-390/enews378.html


01.不講信用


信義房屋董事長周俊吉:不講信用是工作的壞習慣,「人無信不立」,在工作職場上更是如此,小到與人有約要守時,大至生意上幾千萬、幾億之金錢交易,都要信守承諾,不講信用的人不僅讓人看不起,更無法立足於社會之中。

kasumi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終於把「雪球」看完了~真的好厚一本喔!


若是因為想要學習巴菲特的投資心法而看「雪球」的人,我想應該要失望了,書中對於這部份著墨不多,若是有這部份興趣的人,應該去看看歷年來他寫給股東的信。撇開投資技巧不談,書裡面倒是還有不少值得參考學習的觀念,對於一位擁有鉅額財富的人,如何處理和面對,來自各方的求助,巴菲特的處理方式,我個人還滿欣賞的。


巴菲特在面對負債的人或是賭徒的求助時,他真誠而果斷的建議:為自己的問題負責,找債主協商出一較寬鬆的償債條件,爭取更長的還款期限,好讓自己脫離困境。他也是用這樣的態度在對待自己的親人,他永遠希望他們能夠學著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對於求助的親人,他通常不會直接給錢,那可能會讓對方失去負責的認知和能力。

kasumi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雪球」的讀書筆記(中)


第五部


43

kasumi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雪球」的讀書筆記(上)


第三部


20

kasumi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一部


1


謙遜能卸除別人的防備。

kasumi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Mar 25 Wed 2009 11:44

小時候楚留香正在風行的時候,當時的我對電視沒有興趣,所以沒趕上那個風潮,但是總還是知道鄭少秋是誰,尤其先前因為沈小姐的事,又被媒體整個拿來做了一些文章;不過,我對於跟我無關的私事完全沒有興趣,說穿了,不管事實如何,那都是他們幾個人的私事,個人覺得,我們外人是很難說什麼的。那為什麼會無端的提到鄭少秋,是因為連續劇,這幾天,我發現目前正在播放一齣港劇,叫做『潮暴大狀』,劇中鄭少秋演一位有名的大律師,整個故事及橋段其實沒有什麼特別的,但是我喜歡看鄭少秋那副氣定神閒的樣子,所以偶而會看。


今天早上,看到其中一位社工因為想幫一樁冤獄翻案,殷切的拜託他幫忙提供一些專業的想法,因為擔心,所以態度表現的非常急迫,這時候,鄭少秋飾演的大律師說了一句話:「你現在犯了打官司最忌諱的錯誤,就是『躁』….」之後才不疾不徐的說了幾個可以幫助他的建議,至於劇中細節,不是我的重點,所以就不多談了。


我們來談談『躁』這件事吧!

kasumi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語有句話是就詛咒死別人,這句話的意思是發誓的時候說:「假若我違背誓言,某某就怎樣怎樣受到懲罰」,最近聽到幾個朋友抱怨工作上遇到的一些不順心的事,都會讓我聯想到這句話,就我個人經驗,這在職場上,可是常有的事。進入主題前,先跟大家分享個小故事:


有一個來自非洲的朋友到英國作客,在作客的那段生活,讓他最感到神奇與興奮的就是牆壁上的水龍頭,只要一旋轉,水就嘩啦啦的源源不絕的出來了,他覺得這實在太方便了,回非洲的時候一定要買一個帶回去。


於是在他離開前,就拜託英國朋友幫他買了幾組水龍頭帶回非洲。回到家,他第一件事就是依樣畫葫蘆,把水龍頭裝到牆上,但是不管如何旋轉,就是沒水跑出來,之後他又接連換了所有的水龍頭,還是一滴水都沒有,所以他肯定英國朋友幫他買的水龍頭是壞的

kasumi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你拿什麼定義自己?」書裡,作者Handy提到生命就像一個八斗櫃,他有個朋友曾把自己的生活,形容為威靈頓斗櫃,每個抽屜代表生命的一角,對他的全貌提供了不同角度的一瞥,還提到喬哈理窗(有時譯作周哈里窗Johari Window)。


看到周哈里窗Johari Window,讓我想到一件有趣的事,在先前工作單位的主管訓練中,帶領的老師如同一般的訓練課程,採取互動學習,有次老師要求我們兩人一組,各自寫下對自己及另位同事的看法,但是公司主管有幾百位,一起上課的同事平時不見得有合作的機會,若是又在不同廠區工作,不認識的機會也不小,在這樣的狀況下作這樣的分享,常會發生很有趣的結果,其中有位同事對寫下其分組同事對他的印象只有「心寬體胖,食量驚人」,寫的人說:「沒辦法!我只注意到這些」,得到這樣評論的人感到很無奈,但我們這些旁觀者就覺得很有趣,至少當時大家都是笑得很開心。


言歸正傳,所謂『Johari Window』,這個概念是1955年由Joseph LuftHarry Ingram在提出,命名也是將兩位理論提出人的名字合併產生,理論內容不難,是自我認知及他人理解二個重要因素所產生的四個區塊。

kasumi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看到一本好書:你拿什麼定義自己(Myself and Other More Important Matters


轉述博客來的部分介紹:


從這本書的開頭到末了,韓第不斷激發讀者思考,我們珍視的價值是什麼。是金錢?家人?工作在我們人生扮演什麼角色?而組織存在的目的是什麼?為股東賺錢?還是成就更高的使命?閱讀者不管正走到人生的任何階段,都可在韓第的詰問中反思己身,看到人生與職涯的多種可能性。而管理者更可以就這些問題檢視自己的組織,發現管理上的藍海。

kasumi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再二手書店買到一本好書「你拿什麼定義自己?」


裡面字字珠璣,句句經典,


其中有這樣的一段話:

kasumi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多年前,我以前的部門主管忽然想要把我們的辦公室的隔屏加高,當時另一位副理就一直持反對意見,但未被採納,當隔屏加高後,原本就不大的辦公室變得更窄,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祟,我們甚至覺得連空調都變得更悶,大家都不喜歡這樣的環境,不斷的有人跟主管反應。


有一天,這位部門主管進到我們的辦公室,這邊說明一下,部門主管有他個人的辦公室,所以並不會跟我們在同一個空間一起工作,當時他走進我們的辦公室,對著我說:「奇怪!大家都覺得空間變窄了,可是我真的不覺得呢!你不覺得這樣工作比較不會被打擾嗎?」我笑了笑,建議他半蹲著看看,他照做之後,他忽然懂了,笑著說這樣看來好像真的比較窄。話是這樣說,但是改都改了,錢都花了,也不可能再花錢改回來。


這位部門主管身高一百八十幾公分,加高的隔屏對他而言,似乎沒什麼差異,但對我們這些中等身高的人來說,就很像在迷宮工作,找人的時候,也不可能在門口大聲嚷嚷,只能走到位子上,看看人在不在,無形之中,我們覺得溝通變得比較困難,不方便許多。其實這位部門主管初衷應該是善意的,他希望讓我們工作環境更隱私,不容易被打擾,最後卻適得其反,大家完全無法感受到他的好意,而這一切的原因都在於他沒有理解到,他眼裡的的景象和我們是不一樣的。

kasumi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以下文章引用自:http://enews.tacocity.com.tw/index.php3?action=history&url=/iphinet2000/20090310230220.html



有一位美國人利用週末帶著九歲的孩子去釣魚,河邊有塊告示牌寫著:「釣魚時間從上午九點到下午四點止。」
一到河邊,父親就提醒孩子要先讀清楚告示牌上的警示文字。那位孩子很清楚只能垂釣至下午四點。

kasumi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延續「重新面對真我吧」這篇文章,當我們聽到他人對自己的負面評價時,你會有怎樣的態度呢?


多年前,當我一位交情不錯的同事得知我會在年終績效評價前,與部門同事溝通彼此對對方的看法,他很嚴肅的建議我不要這樣做,當時我不太理解為什麼,但是還是謝謝他的建議,之後,因緣際會我知道其中緣由:


這位同事有一個很優秀的副理,Simon,一次他打完年終績效後,他對Simon表達肯定及感謝,並禮貌的詢問Simon,對自己的表現有何建議;因為他們一向合作愉快,Simon也確實很想幫他,就因應他的需求,提了一些想法,當時,我的好朋友謝謝Simon之後,就沒說什麼了。事實上,他受到很大的打擊,問題就出在他對自己的認知與Simon提出來的建議有太大的落差,即使過了幾年,還是無法忘懷。

kasumi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一直都還滿喜歡何飛鵬社長的文章,常常讓我覺得:「啊!就是這樣....,說得真好!」。

很多時候,看到很多人事物的狀態及發展,會有那兒不對勁的感覺,但是對於這樣的狀況,就是無法解釋得很好,這原因可能是因為自己的思緒不夠清楚,有時候是自己表達能力不佳,無法清楚而完整的說明,而更多的時候是兩者都有。

言歸正傳,談到今天看到的文章主題:「自我認知與他人對自己的認知差異過大」,這件事我完全認同,在過去職場生活,在我觀察別人與自己的互動及談話中,的確發現很多類似的情況當我們因為期望對方更好而溝通時,也發生與何社長遇到的類似狀況,對方總免不了會有傷心難過、防禦爭辯、懷疑污衊等等情緒,畢竟接受自己不夠好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kasumi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今天跟以前的同事聊天,其中一位同事接了我以前的一小部分工作,他說他覺得接我帶過的人很辛苦,因為他們總是會拿後面的主管跟我比,但很難有主管像我這麼去自己的team members,所以我總是可以跟他們保持很好的關係,也因為如此,即使我已經不再當他們的老闆,大家還是願意被我『差遣』。(『差遣』一說真是言重了,『互相幫忙』是比較合適的說法啦!只是大家很客氣很少找我幫忙而已~)


我必須承認,這些小朋友們這段時間的表現,真的讓我感到非常的窩心,尤其是我覺得以前僅是做好自己分內的事罷了!卻可以得到這麼多(想起來是開心但也有點不好意思~),這應該是近幾年來,我投報率最高的付出吧!而對於以前同事的肯定,我也是非常感謝。 (若是未來投資也能這樣,該是多美的一件事啊!)


接下來另一位同事問我:『有沒有遇到那種不管怎麼對他好,都會跟自己保持一段距離的下屬….』這當然有啊!而且不只 一兩 個呢!我個人的想法是,這是對方的自由,也是人之常情,很多人都不喜歡老闆知道太多自己的私事;遇到這狀況,我持『尊重』的態度,不過我還是會主動提供基本的關心,只是小心不要造成對方的困擾,即使讓彼此維持某種程度的距離,還是可以合作愉快的。(對於這狀況,我就是盡力做,但不期望有回報,若不小心有了善意回應,那就是賺到的!值得開心~嘻!)

kasumi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剛剛看到一個討論區的討論議題是:台灣人很喜歡開會嗎???.........God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7&t=747125


我強烈建議我眾多好友們,點進去看看,當自己是與會者時,是否有類似的感覺呢?也反省一下自己主持的會議,與會者是否可能會有類似的感覺和想法呢?再想想可以如何避免……

kasumi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看到江蕙的新聞,我有很深的感觸。我的原生家庭經濟狀況不佳,所以我才必須半工半讀完成學業。(針對半工半讀這件事,我甘之如飴,說實話,過程雖然辛苦,但很有成就感~)從我大學時期開始,我總是會多少拿回家一點,之後還幫忙負擔弟弟的學費。家裡雖然兄弟姊妹很多,但我書念得最好,學歷最高,可能最有能力奉養父母,所以等我開始工作,每個月一拿到薪水,我總是會預先把要給爸媽的錢留下來。


碩士班畢業之後,我選擇先到工研院工作,工研院有很豐足的學習資源,很棒的同事,當時我們那組的研究題目也非常有趣,但事情總是無法盡善盡美,那兒提供的薪水很普通。沒多久,家裡有點事,欠了一筆錢,我去借了信用貸款幫忙還債,也就是說,債務移轉到我的肩上。那時候我除了負擔父母的債務,還是得給他們的生活費;雖然我住宿舍,三餐在公司吃,花費不多,但薪水不夠仍不夠付出這些,我下班之後還兼家教,這樣的狀況一直持續到我結婚。


婚前,我就跟老爺談好,我會把給父母的費用控制在能力範圍內,不會影響到我們自己的家用,但他也不能有意見,這點老爺一直做得很好。我還了幾年,終於付完之前的貸款,除了本金,還多付了近二十萬利息;但才還完沒多久,媽媽又說他們又欠了一大筆錢,我聽到的當時,簡直快崩潰了,如此一來,我什麼時候才可以開始存自己的第一桶金,而這對老爺又是多麼不公平的一件事。所以我給媽媽兩個選擇,一是我這次我再幫他們還債,但之後我會消失在他們的生命裡;另一個就是,我每個月固定給生活費,外加生日及過年過節會另外給,但我不想再聽到任何負債的事,如我期望的,媽媽選了定期領錢的方式。

kasumi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當我跟一個朋友分享,我在看經濟及財務時,那種「似懂非懂」的感覺,我的朋友說:「因為這種科目本來就不是拿來自學的」他建議我去上課,但目前這些課程都不便宜,即使是學校的學分班也不例外,而且若遇到講得不好的老師,豈不是更冤枉。


經濟,財務,會計真的無法自學嗎?說真的,我無法接受呢!現在是一個多麼好的年代啊!網路這麼的發達,有多少高手都願意在自己的部落格裡,跟大家分享知識及想法,資訊取得已經比以前容易很多,只要真的願意,自學應該是可行的,只是可能需要的時間久一點,會繞些遠路,但是那又有什麼關係呢?繞遠路可能也會有額外的收穫。即使迷路了,在找路的過程,能力也會跟著增長。


那種「似懂非懂」的感覺,我想是因為練習不夠,思考不夠,可能是因為自己太急,太貪心,資訊及知識太多太雜,來不及消化;應該縮小學習的範圍,除了理解,還是必須要求自己去背誦及記憶。我記得大二學量子物理的時候,期中考大家考得都不好,期末考的時候,因為我的家教太多,在時間有限的狀況下,所以我只好採取背誦上課的筆記,沒想到,在背的過程中,因為也同時不斷的思考,確認,在真的整本背起來之後,好像就懂了!學習跟吃東西一樣,細嚼慢嚥,除了更能品嚐食物的美味,也有助於消化。

kasumi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今天在金石堂把兒子啊,你將會是有錢人看完,書中的整個架構由兒子對父親提出『希望父親教他怎麼樣變成有錢人』為開始,之後衍生出一系列父親如何計畫以輕鬆的親子互動方式,帶著兒子來思考自我的生涯規劃,最後並與兒子分享父親自我的成功及失敗經驗….。從博客來的介紹資料中,可以看到書裡的架構,以及 蕭碧華 小姐以及 黃國華 先生精闢的導讀及分享,推薦大家可以先去看看;我則嘗試以不同的角度來看這本書,跟大家分享一些不一樣的想法。


清楚的定下目標,這是父親做的第一件事。每個人對『有錢人』的定義有很大的差異,所以父親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收集大家的想法,然後與兒子討論後,清楚的定下目標的定義,設定在『50歲以前,擁有目前等值兩千五百萬歐元的資產以上』(我記得是這個數字)。我們在射箭之前,總要清楚而明確的看到目標在那裡吧!所以你想變成什麼樣的人,嘗試把自己的想法訂出來吧~(還記得SMART法吧?)


之後,父親帶著兒子把可能達到這目標的途徑一一列出,運動員、藝人、到可領大高額分紅的大集團上班、經營房地產相關到自行創業,在這過程中,從自我能力的了解,到每個途徑的作法,獲利空間,去評估每一個途徑的可行性,讓兒子可以在這個過程中,可以更廣泛的了解目前的各種商業獲利方式及機會。

kasumi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